昔日震惊中外的乐山股市 |
留存的老股票 |
卖家将股票用夹子夹在衣服上,让买家看到自己有哪些股票。 |
乐山“黑市”中国最早最大最疯狂的股市
乐山牛咡桥和成都红庙子“股票黑市”的形成,承载了全民致富的疯狂与梦想
“这是中国最早最大最疯狂的股市!”当记者说起16年前的乐山股票“黑市”时,在乐山市委党校工作的王平鸽仍记忆犹新,用三个“最”字描述当时的光景。作为闻名遐迩的乐山股票“黑市”,包括随后兴起的成都红庙子,在中国全面实施市场经济改革的前夜,它们扮演的是一个让全民体尝市场经济的快感、疯狂以及致富梦想的催化剂。
A 档案记忆
14张老照片和一份旧报纸
1992年左右的乐山牛咡桥附近街上,每天有数万人进行黑市股票交易,这里是四川、甚至全国最早最大的股票交易“黑市”。
现供职于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宋道君是主要见证人之一。在电脑上,记者看到的是他的第一张王牌——14张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是宋道君在1992年初拍摄的,记录着乐山“黑市”股票交易的火爆场面。
除了老照片外,更被视为证据意义的是一张1993年6月3日的《参考消息》。当天的报纸转载的香港《信报》1993年5月27日一篇题为《中国最大的黑市股票交易中心》的报道。文章中提到的“去年底(1992年底)自发股市在四川是乐山首先出现,然后才轮到成都,再遍及德阳、绵阳、自贡等市,而乐山更可以说是领导成都的行情”的语句,更是成为当今乐山第一代老股民最为兴奋的沸点。
B 钱太好赚了“黑市”只有疯狂
股票迅速转手“黑市”由此诞生
“梦想的沸点是从牛咡桥开始点燃的。”乐山市委党校的王平鸽是最早参与股票交易的亲历者之一。据他讲述,乐山股票“黑市”实际上在1991年就开始萌芽。最初一些人是向亲戚朋友推销,1000元股票就原价甚至低价卖出去。随后一些人开始尝试提高价格转手。几经转手,原本无人问津的股票悄然涨价,而一个股票交易的民间市场也悄然形成。
“虽然在1991年底的时候,市场的雏形已经形成,但是交易却并不十分经常。”王平鸽说,当时不少持有股票的人都是公司的职工和政府的公务员,他们委托他人把股票拆分成多份专门到街头负责交易。到1992年初,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加入,专门收购一些股票又转手倒卖,就像现在的票贩子卖火车票一样,交易市场慢慢扩大。一些人在当中尝到甜头,他们不断加入到股票收购、倒卖的链条中,最终彻底点燃了股票“黑市”。
街头买街尾卖 10里长街炒股成奇观
市民张先生今年51岁,他也是亲身经历乐山股票“黑市”的市民。张先生介绍,1992年开年后,从牛咡桥到彭山路的10里长街上已经到处是交易的人们。“到1992年春节之后,‘黑市股’开始达到顶峰,几乎每天都有数万人。”张先生称,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胸前挂着大包来交易,卖方手上举着股票,在人群中高声吆喝,“乐电乐电,八块八块。”“峨钢峨钢,五块八五块八!”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就像是卖菜一样。
现任乐山师院旅经学院副院长的邓健在1992年也是参与“黑市”的股民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她的最大感受是“街头买街尾卖,资金流动非常迅速。”在她的记忆中,她有一次买了1000股洪钢,仅仅走了七步,就赚了500元。
“没有任何担心,只有疯狂和兴奋。”邓健说,因为钱太好赚了。当时交易不分白天黑夜,人人见面都在谈股票。在成都红庙子开始后,有人干脆凌晨起床坐车到成都购买新票,然后晚上再到乐山卖。
C 存废之辩
“我告诉市委不要轻易取缔”
1994年,我国才开始全面实施市场经济改革,而在此前的1992年左右,在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已经拥有数万人之众的乐山股票“黑市”难道真的没有任何担心吗?在看似无人管的股票“黑市”的背后,实际上在政府高层中正在上演一场存还是废的争论。
“等一等,再看一看”占上风
时任乐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邹建民告诉记者,当时在市委和政府中有两种观点,一个是“堵掉,关掉。”另一个观点是“等一等,再看一看。”结果最终“等一等,再看一看”占了上风。
邹建民介绍,在政府中出现了一些争论之后,我当时就给市委主要领导写信,称按照《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股份制实际上是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的过程,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如果利用得好,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所以,“黑市”不要轻易取缔,不要随意堵,而是要引导。
“实际上,我到现在也不赞成使用‘黑市’这个词”。3月8日,邹建民在向记者分析时说,当时乐山的所谓“黑市”实际上应该叫街头交易。
登报提醒投资要谨慎
随后,乐山市委市政府决策层作出了三个政策:一不取缔,二不关闭,三要引导。据当时香港《信报》报道,为了提醒股民股市有风险,当时乐山市政府每天还在《乐山日报》上打广告,要求股民投资要谨慎。邹建民说,当时市政府特别花了十多万元在彭山路搭建了铁棚,专门提供给股民交易使用。
直到1994年初,在政府的引导下,云集于街头的黑市逐渐发展为柜台交易。股票开始被要求在证券交易营业部进行托管,此后,股民们才逐渐将过去的狂热演变为理性,而一些股市中的泡沫也开始被吹得烟消云散。
到1994年底,中央出台有关政策,柜台交易连同街头交易一起被取缔。鼓噪一时的乐山股票“黑市”终于彻底离开历史舞台。
D 红庙子:最后的守望
股票贩子再干两三个月就算了
股票黑市到底是哪个城市一马当先,担任破冰的角色,乐山“黑市”已从历史资料中被证实为当之无愧。但是,成都红庙子的随后兴起,包括其后的深远意义,在现今都仍旧延续着那一代人的梦想。
3月17日,在成都红庙子街头,曾经追随乐山股票“黑市”而兴起的这里已经见不到当年红极一时的景象。在一个火锅店外坐着的余先生,手里拿着几份报纸,脚下放着一个茶杯,脚下的一块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69只股票的名称:剑南春、信达、三电等。记者注意到,同余先生一样收售股票的还有两三家。
“有没有人来买你这里的股票?”记者问。
“有,但很少,是企业来买,然后用来抵银行的账。”余先生说,“一个月就收得到几百元。生活完全不够,主要还是希望有一些公司能够上市,那这些陈旧的股票就有作用了。”余先生说,自己坚持了很久了,牌子也烂了,也不想换了,再干两三个月,就算了。
余先生告诉记者,红庙子的兴起大约是1992年下半年,火爆在1993年的时候。而回想当初红庙子的辉煌,住在附近的市民柳先生说:“那时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收股票的人搬一个小板凳在那里,上面堆着成捆成捆的钱,现在想起来,太有意思了。”
“到1993年的时候,市场逐渐扩大,不少人从乐山、自贡等地收购股票,然后拿到红庙子来卖。人已经越来越多,几乎形成了一个全省性的交易市场。”柳先生说,但政府已经开始介入,把股民们统一集中到城北体育中心交易,并要求进行托管,随后股市才逐渐冷却。 本报记者涂劲军 摄影报道
与炒股有关的财富故事
13岁孩子:第一次炒股就被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股民介绍,1993年刚满13岁的他,已经成为股民。他至今还记得 “第一次是和大舅一起去的。当时办完交易手续走到街尾再一问价,跌了50元,第一次就被套了,哈哈。
高校教授:每天往家里用麻袋挑钱
当时最有名的炒股高手当数某高校的一位教授。这位教授从4000多元发家,赚到100多万。据一知情人介绍,由于每天都要往家里用麻袋挑钱,而又不方便存银行,于是,为了安全,教授家安装了四道防盗门,这也成为该教授关于“黑市”股最流行的谈资。
乐山“黑市”历程
1991年:乐山股票“黑市”萌芽
1992年初:交易市场慢慢扩大
1992年春节后:“黑市股”达到顶峰
1994年初:街头黑市逐渐发展为柜台交易
1994年底:柜台交易连同街头交易一起被取缔,“黑市”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手记
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激情
如果没有1994年的全面实施市场经济改革,乐山人乃至成都人至今也不会认为自己的股票“黑市”是一场伟大的市场经济实践梦想。正如没有1978年提出的改革开放一样,没有人会认为在30年后的今天,人们已不再拘泥于姓资与姓社问题的争论。这一切实际的动力其实是来自于对未来梦想的激情。
当乐山和成都人提到过去的股票岁月时,都难掩兴奋。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股票“黑市”有许多的不规范,但是其更多的意义并不在于对规范与不规范的争论。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谁能够清楚地知道,私人办私营企业是规范的?市场经济能够替代计划经济呢?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黑市的存在,为市场经济积累丰富的经验,为政府管理资本运营提供了充足的经验。
激情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是破除旧有体制的动力所在。如果没有更大的胆识和魄力,没有敢于争锋的勇气,任何重提解放思想的倡导都是徒劳的。正如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呼吁,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激发思想大解放,“杀”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