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为美谈的大禹婚后“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这一典故,“名嘴”纪连海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讲课时称这另有隐情,大禹其实是因为有“婚外情”——他在治水时与巫山神女瑶姬有了一腿。(3月25日《华商报》)
说心里话,纪连海先生是我极尊敬的学者,纪先生讲述历史,每有新意,让人悠然心会,常常可作新鲜的下酒菜。
可是这次,没想到纪先生竟“考证”出大禹婚外情这等猛料来,让我大吃一惊,看来看去,感觉这调侃很过分,实在不敢苟同。
本来,类似《文化中国》这样的节目,对大众进行某些历史文化普及教育,确实不无益处。但在“注意力经济”的诉求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学者在此类活动中,炒作包装,或无中生有,或耸人听闻,或添油加醋,用噱头与泡沫中制造文化赝品,处心钻营古人的“腥味”和“骚味”,既误导了大众,也降低了文化传播的公信力和严肃性。这样的风气,实在不值得纪先生跟进。
尽管,纪连海在被禹文化研究专家质疑后,也承认自己“研究得不够”,“只是一个历史知识的普及者”,不过依然以“历史上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为托词,抛出了大禹所谓“婚外情”的桥段,进行调侃式的解构,实在不符纪先生一贯为学严谨的作风。
历史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其实未必。用流行的话语模式、价值观念评价历史古人,屡见不鲜,亦非不可,但若过于娱乐化,不但矮化了自己,也会败坏观众的胃口。换句话说,传统文化的当代叙事,若只是配上一些花边新闻就批发甩卖,对人对己,都未免显得有点轻率了。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