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又逢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
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在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时刻,许多人开始选择植树造林、播撒绿色来纪念有意义的人生。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所储存的碳和森林土壤的碳总量几乎是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陆地上有机物中的碳,90%储存于森林中。森林固碳制氧能力要明显高于农作物,每公顷植物一年释放氧气量,农作物平均是3至10吨,落叶林是16吨,常绿阔叶林是20至25吨,针叶林是30吨。
可见,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至关重要。
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而且植树造林减排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中,林业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京都议定书》中,植树造林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绿树掩映下的温馨家园是中国人传统的栖居理想。古书云:“村乡之有树木,犹如人之有衣服,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说明了树木对人的重要性犹如衣服对人的重要性。
树木可以调节气候。一般当太阳辐射到达树冠时,约2/3被树冠截留,只有5%~40%到达地表。据测算,城市绿化覆盖每增加15%,能使城市的气温下降0.1℃,当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城市热岛现象会明显减弱,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树木、森林可谓是“绿色空调”。
不仅如此,它们还有“天然加湿器”和“全自动净化器”的美称。例如一公顷阔叶树夏季每天蒸腾2500吨水,比裸地高20倍;一公顷油松林每天蒸腾43.6至50.2吨水。从吸收有害气体方面看,松林每天可以从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
有人做过试验,当二氧化硫通过一条高15米、宽15米的法国梧桐林带时,浓度可降低25%至75%;氟化氢通过40米宽的刺槐林带比通过同距离的空旷地,浓度可降低近50%;若通过20米宽的杂林带,浓度降低要比空旷地快40%以上。
树木还是杀灭空气中细菌的高手。一亩地上的松林,一天一夜能分泌4斤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白喉、痢疾等病菌。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只有3.5个细菌,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树木多的城市街道,比树木少的街道中大气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可见,选择防污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讲究花草树木的搭配、林木与地形、建筑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创造出“诗意栖居”的环境,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此看来,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生态工程建设,更是保护大气环境、营造人类宜居环境之必需。
(作者为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