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国人观念转变让“伟哥”成为焦点
蓝色小药丸,在中国已8年
采访对象:夏国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不知不觉间,“伟哥”这种蓝色小药丸距问世已经过了10年,进入中国也长达8年。
时机让"伟哥"成焦点
问:“伟哥”问世10年,进入中国已经8年,对它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一种药物受到社会如此关注,您有什么看法?
夏:在中国,性始终是个禁忌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之前,几乎很少有人谈论关于性方面的话题。一对夫妻即使结婚多年没有性生活,在当时看来也十分正常。而事实上,人们对性方面的困惑长期存在,包括性生活、性病等方面的知识,都是人们十分匮乏的。压抑得越厉害,反弹也就越厉害,因此随着90年代初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到性方面,“伟哥”刚好在这一时刻出现,相关的讨论也就随之如潮水般涌现。
问:“伟哥”进入中国后,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您如何看待这两个观点?
夏:从科学家和医生的角度来说,对于“伟哥”这种药物肯定是持支持态度。很多男性因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原因,无法过正常的性生活,“伟哥”这种药物带给了他们一种希望。性其实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与食欲相同,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现在人们正逐渐重视到这一点。
一部分人反对“伟哥”,可能是出于这么一种考虑,即吃“伟哥”后会使人性欲过旺,无法满足于家庭正常的性生活,而需要寻找其他违背社会道德的方式,产生伦理冲击。然而,这种想法其实并不能站住脚,只是一种主观判断。在“伟哥”出现之前,类似婚外情、交易性性行为等现象也存在,并没有根据说是“伟哥”的出现引起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首先改变的是性观念
问:我们注意到,几乎每个药店门口都会挂牌子写上“伟哥到货”的字样,但又有报道说,“伟哥”在中国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那样成功,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
夏:人们对“伟哥”有一个逐渐的认识过程。许多人一开始对这种药物并不了解,所以“伟哥”刚进入中国时,人们感到兴奋,开始关注。在热了一段时间后,有报道称“伟哥”会导致心脏病等副作用,这种报道让人们开始谨慎起来。
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中国人比较关注养生,更加习惯使用养生类药物。人们对性也有些误区,担心服用“伟哥”后,性生活增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我曾问过一个销售“伟哥”的朋友,他告诉我,“伟哥”刚进中国时卖得很火,但后来逐渐不行了,因为很多人觉得会伤害身体。
至于有人说“伟哥”销量不佳是因为遭遇中国传统文化,有些人买药时可能会带有羞耻感,但并没有人公开承认,因此这也只能算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判断。
问:有观点认为,“伟哥”在中国引发了关于性观念的改变,让中国人重视性生活的质量,对于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夏:我认为,并不是“伟哥”在中国引发性观念的转变,而是国人的性观念首先发生了改变。其实,家庭生活美满包括许多方面,其中也有性生活这一点,国人开始逐渐了解到这一点,同时“伟哥”也刚好在这个时刻进入中国,因此才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药物获认可需要过程
问:“伟哥”问世后,有许多厂家开始研发女性用的“伟哥”,您对此又有什么看法?
夏: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以前社会上有这么一种想法,即追求性生活的满足是男性的权利,许多女性也持有这种想法。如今,人们已经开始改变这种观点。许多人,包括男性在内意识到,性满足也可以是女性的要求,许多女性也开始追求得到性满足。如果新药物研发出来,没有太多副作用,又能让男女双方都得到满足,那么不是件挺好的事嘛。对于一种药物的评价,其实不应该提高到社会冲击这个高度,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副作用。即使某种药物会引发什么社会影响,也只能说是社会本身存在问题,只要管理得当,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
问:您个人对此类药物的评价是什么?
夏:就我看来,“伟哥”的出现给性功能障碍者带来了福音,当然这种药物也有副作用。因此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它。此外,人们在考虑是否使用“伟哥”时也应该顾及到另一方的感受,看对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根据对方的情况做出决定,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其实,一种药物刚出现时,人们不应该盲目适从,过分关注。任何一种药物从出现到被人们所接受,都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作者: □章磊 国际周刊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