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近期采访春耕生产发现,跨国种业公司生产的种子,尤其是玉米种子已经遍布田间地头,在一些地方除了少量地域性比较强的种子品种外,已经很少见到纯粹的国产种子了。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跨国种业公司近年来纷纷拥入中国,目前全球排名前五位的种业公司已经在蔬菜种子等领域占据了中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开始主导市场。
据了解,世界五大种业公司美国先锋、孟山都、瑞士先正达、法国利马格兰、墨西哥圣尼斯等,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陆续在中国东部地区设立办事处。只是由于中国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限制等原因,这些企业直接向中国出口种子的速度缓慢,主要在实施本土化策略,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外国种子公司先后来到有“中国大菜园”之称的山东寿光,以色列海泽拉、瑞士先正达等30多家国外种子公司在寿光建立了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种子企业已有70余家,跨国种业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中国的种业布阵。
据中国种子协会统计,中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为125亿公斤左右,潜在市场价值800多亿元人民币,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专家认为,这引起跨国种业公司关注是难免的。
据农业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10月,已经有10余个国外玉米品种在中国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审定,这些品种将覆盖中国广大的东北和黄淮海区玉米种子市场,而这里是中国粮食的绝对主产区。
据了解,种业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当属蔬菜花卉业,但这一市场基本被外国公司占领。目前外资企业蔬菜种子经营量已控制了中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