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3月31日电(记者周润健 蔡玉高)4月4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有关专家介绍说,清明节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二十四节气中,演变为节日的主要是清明。清明节成为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具有人文历史的节日。
那么,“清明”又是怎样演变为节日的呢?据《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也就是说,从冬至到寒食,中间相隔了105天。古人又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以此推算,寒食在清明前一天。因为寒食和清明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到现在,人们已把清明和寒食并称。
清明作为节气,有着气候、历法等一套制度仪俗为依托,容易为人们所沿用。尤其是清明节里扫墓的习俗,为人们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找到了一种释放的形式,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同。
因此,清明节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一年之中十分重要而又内容丰富的节日。每年这一天,民间都有许多风俗活动,如祭祀先祖、上坟扫墓、踏青春游、折柳插门等。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