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彭嘉靖、李舒)4月1日,奥运圣火开始全球传递之旅,由此奥运倒计时钟声步步逼近。全世界的目光也将进一步锁定北京的“蓝天”。
为确保奥运期间环境质量要求,首钢“熄火”正有步骤地进行中:1月5日上午,首钢4号高炉熄灭炉火,标志着首钢压产400万吨工作正式启动;3月底第三炼钢厂全部停产;二季度末暂停3号高炉和两台烧结机生产;三季度期间,产量将压缩至平日的30%以下……
首钢环境整治成为焦点 据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主任王惠介绍,北京奥运会的环境安全一直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首钢停产搬迁直接影响到首都的环境质量,更受关注。
为此,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的组织下,来自美、英、日、加拿大、法、德、澳大利亚等国家的49名记者2007年2月9日参观了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聚焦首钢搬迁调整工作。“因为产量巨大和离北京城区很近,我们一直都很关注首钢。”日本NHK电视新闻记者筱(土旁加冢)信明参观完首钢后说。
“首钢调整搬迁是中央从全国发展大局做出的决定,对北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我们是全力支持的。具体来说,包括压产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以及未来石景山地区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政府都会制定一些措施。”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海平在去年参加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时表示。
奥运年首钢大幅减排污染物 “2008年,首钢北京地区各项污染物排放将减少一半,北京奥运会期间污染物排放将下降70%以上。”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说,今年,通过实施400万吨钢压产工程,首钢将降低烟尘排放量50.32%、粉尘排放量49.22%、二氧化硫排放量49.18%。
按照压产方案,首钢从2007年底开始实施各项停产措施,陆续停产4号和2号高炉、4座烧结机及第三炼钢厂等。
2008年首钢的压产计划是:第一季度末停产2号高炉和两台烧结机,第三炼钢厂全部停产;二季度末暂停3号高炉和两台烧结机生产;第三季度奥运会举办期间,只保留1号高炉,月产钢20万吨,压缩至平日的30%以下;第四季度再恢复2号高炉生产,直到2010年底全部停产。
“压产是第一步,”首钢环保产业事业部总工程师廖洪强说,“在搬迁和结构调整期间,首钢仍在加大必要的环境治理投入,以确保北京环境质量得到稳定改善。”
据了解,2005年7月和2006年5月,首钢先后停止了年产铁近百万吨的5号高炉和2号焦炉的生产。而此前,首钢已陆续停止了特钢公司、铁合金厂全部电炉和冷轧带钢厂、重型机器厂、初轧厂和年产200万吨钢的第一炼钢厂的生产。
兑现奥运承诺 首钢割舍许多 压缩一半钢铁产能,将给首钢带来吨钢固定费用增加、生产组织难度加大、经济效益下降、大量富余职工需要分流安置等诸多难题。
朱继民说,停产400万吨,相当于压缩首钢北京地区的一半产能,2008年首钢将损失26亿元利润。为了改善首都环境,支持奥运会举办,首钢作出了牺牲。
朱继民表示,“但我们将通过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双高"产品已占首钢钢材总量的70%以上,船舶板已形成120万吨的生产能力,2007年首钢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了50%。”
面对即将停产的座座厂房和设备,首钢人就像要告别朝夕相处的伙伴一样,感到无比眷恋。“从正式熄火开始,4号高炉就成了首钢人争相拍照留影的地方!”首钢总公司生产部部长李岩说,他们中既有多年前的老工人,又有新进入首钢的年轻工人。
“没有割舍、就没有发展,舍了小家才有了大家。” 一位因高炉停产而退休的普通工人这样说。
奥运圣火点燃“新首钢”美好憧憬 4月1日,奥运圣火开始全球传递之旅,“奥运圣火点燃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也点燃了搬迁调整中首钢职工的创业激情和对新首钢的美好憧憬。梦想、憧憬、激情、奋进振兴着中华民族伟业,也创造着21世纪的首钢。”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感言。
创建于1919年的首钢,在很长一段时期是新中国工业的一面旗帜。然而为了北京的“蓝天”,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2010年年底前首钢北京地区涉钢产业将陆续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
搬迁、调整、治理的大幕在2005年拉开。
朱继民说,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地区,这并不是简单地把污染迁出北京,而是要建设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一代钢铁厂,成为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
据了解,京唐钢铁厂集中了目前我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焦炉、烧结机、高炉、转炉等设备,例如亚洲最大的4座7.63米特大型焦炉,世界领先的5500立方米高炉等,构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运行系统,具有现代化钢铁厂的标志。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