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石家庄4月2日消息(记者徐江帆通讯员刘平乔海龙)河北省邯郸县有一普通农户,四代人60余年义务看护着林村墓群,保护着国家文物。这就是邯郸县户村镇林村62岁的村民李永生一家。
在邯郸县林村、户村、酒务楼一带,绵延几公里的范围内散落着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封土堆,这就是林村墓群。
据文物研究人员推测,这是战国、汉代时期的贵族墓群。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村墓群是一处仅次于北朝墓群和燕南长城的大型文物遗址。南北约3.7公里,东西约3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墓区。南墓区位于西小屯西北,地表有封土的古墓有3座。北墓区与南墓区相连,位于林村周围,该区原有夯土封土49座,因基建及平整土地夷平多座,现存有封土的古墓葬15座。
目前,在林村墓群出土的成型器有百余件,包括矛、玉件、樽、漆器、带钩、铜鱼、骨饰、陶豆、瓦、壶、罐等十几个种类,无论是墓葬的丰富程度,还是文物的精美程度和价值,都是考古发掘中罕见的。
从李永生刚刚记事起,他就记得每天早上,天空刚泛鱼肚白,爷爷就带着父亲围着村边的林村墓群巡查,无论风霜雨雪,从不间断。随着李永生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了爷爷的小跟班。每天,耳听着爷爷讲述着千百年前的古老故事,行走在不知是哪位达官贵人的长眠处所默默的守护,并对看护古墓产生了一种浓厚的情愫。
成年后的李永生曾先后担任村里的副支书、村主任等职务,但仍不忘祖辈留下的“专职工作”??看护古墓。村官的工作忙碌而又烦琐,但再忙再累,每天早上,他都要骑着自行车到古墓群转一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直到1991年,李永生退休,看护古墓真正成为了他的专职工作。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李永生每天至少两次去墓地,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习惯”,每巡查一次,就需要近2个小时,路程可达30多里。
“到了秋收季节,满地青纱帐,出事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每天转三四次,有时甚至五六次。”李永生说。为此,他经常弃自家农活不顾,到古墓群进行巡查。一个人的保护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必须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为此,不管去那里,李永生都会整齐的穿着稽查服装,随身装着《文物保护法》宣传单,随时随地向村民群众宣传,甚至在每个封土古墓附近的农户、企业业主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和家里的电话号码,并告诉大家如果发现可疑人员就第一时间通知他。
村里很多人都笑话他,说他是个怪老头儿。有的说天天围着土疙瘩转,到底是图个啥。还有的说,他肯定从墓里挖出宝贝来了,要不就是得到了很多的报酬。说到报酬,李永生憨厚的笑了起来,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一排雪白的牙齿,“说了你们也不信,看护古墓没有一分钱报酬。我们李家几代人看墓,是凭觉悟,与钱不钱的没关系。我们只是做了共产党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仅仅为国家做了一点点小事而已。”
如今,李永生的儿子李涛也成家立业了,虽然李涛有自己的事业,但从小受祖辈的熏陶,也会时常陪着父亲看护古墓,并也将此看为了自己的一项责任和义务。“看护古墓是我一辈子的工作,如果干不动了我就把这个重担交给儿子,他也一定会干好的。”李永生老人眼睛里透露除了坚定的眼神。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