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一位小学生将京剧脸谱挂在脸上,让同学们开心不已。当天,该校开设的京剧课让同学们开始了解到京剧的深厚文化底蕴。 |
第一堂真正的“京剧课”终于和学生见面了
听不太懂的京剧 孩子们学得蛮有味
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的竺婷婷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3月底,她和宁波另外9所“京剧进课程”试点学校的9位老师去沈阳参加由教育部统一安排的京剧培训。上周末才归来的她一心嘀咕着“京剧课”该怎么上。经过几天的准备,昨天,第一堂真正的“京剧课”终于和学生见面了。 还别说,效果不错。
记者了解到,目前,其他几个试点的学校也纷纷开始探索京剧教学。
学生反映
虽然听不懂,还是津津有味
为了这堂京剧课,竺婷婷做足了准备———脸谱、图片、光盘……“得声形俱备,同学们才会接受!”果然不出所料,她一走教室,手上五颜六色的玩意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是脸谱,我在电视里见过!”不少孩子认出了新奇的玩意,都激动地举手,希望老师让他们戴戴。
“哪个是包拯?”“哪个是张飞?”“哪个是曹操?”一拿到手上,孩子们一边辨认着,一边逐个放在自己的脸上比画着。接着,竺老师通过投影放了一些京剧里人物的造型,这时,大家的眼睛瞪得比什么时候都大,私底下还窃窃私语,相互询问这些人是谁。
课堂里,竺老师还给大家放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首经典唱段曾经在校园里播放过,不过一遍下来,孩子们还是没听懂。徐诗涵同学说,一会儿低、一会儿高,听了老半天,还是不知道在唱什么。
“虽然不知道在唱什么,但是旋律很好听。就跟听流行音乐一样!”刘一薇同学说。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大家还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大家得知班上的郭听雨同学能唱几段京剧时,都不约而同地邀请她现场“秀”上一段。听雨同学也很大方,把片段《智斗》连续唱了两遍,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鼓掌。
家长态度
孩子要是喜欢,就会支持
会唱京剧的郭听雨同学,她的指导老师是爸爸。爸爸是京剧业余爱好者,在家里经常会放一些片段让全家人欣赏。两年前,爸爸饶有兴趣地问她愿不愿学几段,她就答应了,听了很久,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像郭爸爸这样的家长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年轻的家长来说,刚听说老师要教学生学京剧,开始不免有些奇怪。
“其实,我们这一代也没有机会接触京剧,所以也挺神秘的,有时候看着自己的长辈对戏曲节目很痴迷,会感觉很奇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唱的,我们都听不懂。”一位陈姓家长说,“京剧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新奇的事物,如果孩子有兴趣,那么我们就会支持。毕竟这也是一种知识!”
还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学不会,因为听起来,京剧实在太难了。对于宁波学生来说,越剧、甬剧还更好接受。
竺婷婷说,对于南方地区,京剧艺术相对比较陌生,如何使京剧能够真正进入校园,大家一直在思考。“现在它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我们一开始会安排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片段,我们还会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大家先了解它到底唱的是什么。但是京剧毕竟离大家挺远,学生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而学校会利用广播先让大家慢慢接触起来,所以京剧并不只是进音乐课那么简单!”竺婷婷认为,让学生马上开口唱还有一定难度,得循序渐进。
教育部门
试点成功,会鼓励更多学校参与
据介绍,今年3月至明年7月,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宁波市总共有10所学校成为试点区域,小学和初中各有5所试点学校。分别是:海曙区的宁波爱菊艺校、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江东区东柳小学、福明中心学校;江北区第二实验学校、三江中学;北仑区淮河小学、东海实验学校;慈溪市浒山街道中心小学、坎东初中。
宁波市教育局体艺卫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京剧进课堂,一旦试点成功,学生能够接受,那么会鼓励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另外一方面,教育部门也会尝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其他戏曲比如甬剧、越剧,因为开设“京剧课”和发扬地方戏曲并不矛盾。
记者 章萍 摄影 张培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