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4月2日电 (宋学春 王芳)青岛开发区建区23年厚积薄发,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带动全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青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区四大亮点工作之一,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和条件,把发展重点转移到用地少、能耗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上来,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青岛开发区从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营造环境。这个区继出台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三项科技政策的基础上,又研究出台了大力实施"双十高工程"的意见、招商引资项目科技评估办法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对高新技术企业入区发展提出了许多优惠措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青岛开发区在扶持科技上舍得投入,自2002年以来,共投入科技三项费2亿多元,从2005年开始,还连续5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鼓励扶持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青岛开发区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设科技创业平台,发挥创业中心服务功能,完善了创业培训、投融资服务、中介服务、信息网络、实验室共享五大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区两园"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和舞台。
政府的大力推动掀起了自主创新风潮。据统计,近两年来,开发区就有100多个项目列入了国家"863"、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仅2007年就有46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34个项目列入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2007年,全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总数达到10家,9个项目获山东省第九届专利奖,其中海信集团的"数字图象缩放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海尔电子有限公司的"淡入淡出式开关电视机的方法"2项成果获得一等奖,专利申请总量也由2002年的1000件一下子激增到3500多件。
科技项目不断推陈出新,项目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各个领域争得了"话语权"。2007年,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第一根低速柴油机半组合式曲轴正式下线,缓解了我国造船业"船等机、机等轴"的瓶颈难题,标志着我国造船工业核心部件完全实现国产化;同年,国内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大屏幕高亮度液晶模组LCM及背光源生产线在开发区正式投产,首批液晶显示屏从该生产线上下线,改变了中国液晶电视模组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
2006年开始实施的"双十高工程"催生了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大院大所和重点高科技项目的引进卓有成效:省级大学科技园--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不足8个月便顺利落户开发区,一年时间,已入园的机械电子、防水建材、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中心和企业达40家,转化科研成果21项,获得发明专利12项;总投资8.6亿元的科技创业园,尽管还处在建设期,兰州理工大学研究院、山东省机械研究院、泰光电气研发中心等5家企业却已成为这里的成员。同时,全区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也凯歌高奏,目前已累计吸纳孵化企业142家,育成毕业企业34家,转化科技成果210余项。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已引进建设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孵化器达到33个。
据统计,青岛开发区已引进"双十高"项目51个,包括28个研发类项目和23个产业类项目。其中,中国石油大学生物工程中心、海信液晶模组等8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重质油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研究院、特高压电气研发中心等1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另外,还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形成了"投产一批,开工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
大量进驻的高新技术项目,使开发区的综合科技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充足的后劲,也带动了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入发展。2007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88.2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63%,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28.7%,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置。全区新增工业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达到72%。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