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3月5日,德国汽车零部件厂商瑞拓集团在朝鲜开城工业园区开业,成为第一家在该区开业的西方企业。消息一传出,敏感的德国媒体立即发出各种赞誉声,称此举开启了“西方和朝鲜经济合作的新篇章”。
占地超过上万平方米
3月5日,地处韩朝边境地带的开城工业园区园内,彩旗飘扬。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德国瑞拓集团主席罗尔夫·普雷特正式宣布,瑞拓集团在朝鲜开城工业园区开业。
“对我们企业而言,能够在朝鲜设立公司,这是十分特别的事。”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普雷特先生重复了他在工厂开工庆典上发言时讲过的这句话。
瑞拓集团总部设于德国经济重镇斯图加特。据普雷特先生介绍,瑞拓集团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早在1953年,他的爷爷——工程师老普雷特先生为今天的瑞拓集团铺设了第一块奠基石。按照他们集团的经营原则,不依赖于一种市场产品,瑞拓由以前的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从事多种经营的瑞拓集团,在全球12个国家中拥有25个独立的子公司和3800名员工,包括在中国也有分公司。
据悉,瑞拓集团的业务主要涵盖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业服务和日用品这四个领域。2007年瑞拓营业额达到近5亿欧元。
普雷特先生说:“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我们希望把业务扩大到世界每个角落。朝鲜当然也是我们的目标。”开城曾一度是古高丽王朝的首都。开城工业园区就位于距该市大约8公里的地方,位于距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西部的北侧,紧邻板门店,与韩国咫尺相望。作为2000年朝韩领导人峰会后展开的标志性合作项目之一,开发区成为实行不同经济政策的经济特区,园区主权属于朝鲜,朝韩双方共同管理。
他说,按照总体规划,开城工业园区预计开发总面积65.5平方公里,投资总额为2.2亿美元,共分三期开发。而此次,瑞拓集团在开城工业园区的用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所建工厂主要用于生产电子零部件、线束和其他一些汽车用零件。工厂预计将于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在当地招聘大约550名员工。
和朝鲜官员多次会谈
当《世界新闻报》的记者问及瑞拓集团是怎样成为西方第一家在开城工业园区开业的企业时,普雷特显得有些为难,他说:“我们和朝鲜有协议,现在不方便透露任何其他信息。至少得1年后才会详细公布有关消息。”不过,记者随后从德国经济部一名高级官员处得到了有关的信息。
原来,德国与朝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德国就频频派出贸易代表团到朝鲜考察。2004年,德国一家名为“KCCE”的公司,还拿到了与朝鲜电脑中心合营开发朝鲜的因特网接入业务。之后,瑞拓集团也参加了贸易团,以了解朝鲜是否有商业机会。他们在那里与有关方面建立了联系。
当得知开城工业园区的情况后,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进入朝鲜的最好机会。之后,瑞拓集团组成了一个由曾在朝鲜驻德大使馆担任过雇员的朝鲜问题专家、德国经济部官员等几人组成的公关组。
“不过,开始时朝鲜由于各种原因,对德国企业存有戒心。”这名官员说,瑞拓集团起先想通过韩国途径,即在韩国成立一个法人公司,以这家公司的名义向驻韩国的开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处和负责出售土地使用权的韩国土地公社进行接洽,商谈和办理入驻事宜。也许是西方企业的缘故,这条路没成功。
之后,瑞拓集团准备了更详细的企业报告,并通过一家朝鲜方面的代理商,超过5次和朝鲜政府进行会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诚心敲开了开城工业园区的大门。“从准备建厂到最终落户前后共花费了长达两年的时间。”据普雷特估计,前期所有费用已超过数十万欧元。有意思的是,瑞拓集团与朝方的很多活动也富有深意。如签字活动的日期,正好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生日相一致等等。
据悉,现在企业若想购买土地使用权,“大概需要3到4年的时间”。但人们依然兴趣盎然,除瑞拓集团外,德国大众等一些著名企业也正在与朝方接洽,对到工业园区投资办厂产生浓厚兴趣。
部分企业对投资很谨慎
那么,是什么原因吸引了瑞拓集团如此青睐朝鲜呢?对于这个问题,普雷特先生对记者侃侃而谈。他说:“实际上,朝鲜非常渴望同外国发展经贸往来。”
普雷特对朝鲜的投资环境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甚至对朝鲜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评价甚高,他说,“有时候,在朝鲜拿到一份政府许可比在越南等国还要快。”据悉,开城工业园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现在有69家韩国企业在其中设厂运营。
“朝鲜的工人不仅技术熟练而且吃苦耐劳。”他对记者说,朝鲜工人每周工作48小时,包括社会福利在内每月平均工资只有60美元,工资涨幅每年不超过5%,这成为越来越多国外企业向往朝鲜的理由。大约有2.3万名朝鲜人在这些工厂中工作。“相比之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节节上升。西方投资者正在寻找新的替代者。”
不仅如此,在普雷特看来,开城工业园区像是一个中国深圳特区的“复制品”,入驻开城工业园区的企业享有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如企业投资建厂5年内免缴所得税,第六到第八年只缴一半的收入所得税;一些鼓励性的行业包括基建、轻工业和高科技行业,税率为10%;对企业可能由于经营外因素,如战争、被朝鲜管理方强制收容等造成的损失,提供相当于损失额50%的补偿。
不过,他认为,朝鲜市场是有潜力的,但是它也存在着问题。他说:“这里可能有的几乎所有机会,都是适于中期到长期投资的。朝鲜肯定不是一个可以立即获利回收的市场。但朝鲜有很多内需。只不过,朝鲜不可能马上处理这些问题。在朝鲜逐步解决内需时,希望也能制造出商业契机。当然,朝鲜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等都是严重的问题,但长期来说,每一个挑战都是商业上的一个机会。”
更多国外企业担心的是,朝鲜以及整个朝鲜半岛的局势。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也透露过这种担忧,称该公司短期内不会有到朝鲜建厂的计划,并将瑞拓集团的举动视为一种冒险。
最后,记者还问了该集团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如果公司需要,你们愿不愿去朝鲜工作?”这些员工想了想,以德国式的语言认真地表示:“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一位叫马库斯的工程师说:“朝鲜会像韩国一样高速发展经济。”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沈沉 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