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蒙古达拉特旗出现了一件群众津津乐道的事——
医院“挤占”党政办公楼
本报记者 贺 勇
3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人民医院新址工程建设工地上,推土机马达在轰鸣,一台台挖掘机挥动着铁臂,一辆辆载重货车穿梭在施工现场……
优先满足百姓需求
望着这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正在现场监督施工的旗医院办公室主任张鹏昆兴奋地告诉记者:“医院新址工程3月25日正式开工,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别拥挤的旧楼、搬到宽敞的新大楼去了!”新医院占地面积达130亩,是以前的5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是以前的4倍多,医院建成后能容纳800张病床,将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旗县级医院。
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建于1959年,本来医院的编制床位是165张,虽然把临时床位增加到了350张,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内二科住院部已经破旧不堪,每个病房都住得满满的,大一些的病房都加了床位,而且主任办公室也成为了病房。护士长孙树清告诉记者:“内二科本来有29张病床,现在已经加到44张,仍然不够用!”白泥井镇七份村82岁的村民刘二凳因患冠心病要住院,“因为病床腾不开,等了好几天才住进来。”旁边病床的王恒先插嘴说:“我也等了好几天才住进来!”
达拉特旗旗委、政府的办公楼建于1958年,比医院大楼还年长一岁,已属危楼,许多结构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政府办公室主任赵兴国介绍:“大楼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实际可利用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人均办公面积严重不足,甚至七八个人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由于建筑年代久远,配套设施落后,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化办公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办公效率。”
在这样两难的境况下,达拉特旗党委政府做出决定,将规划用于建设党政办公大楼的133亩土地无偿让出来,建设新的旗人民医院,先满足全旗老百姓的就医需求,此外旗政府还投入9700万元为医院建设买单。
达拉特旗财力并不雄厚,要拿出9700万元绝非易事。为此,旗里决定用借款的方式来筹集建设费用,分三年还清。 “这块地价值1.3亿元,建设费用9700万元,医院不用掏一分钱!以往医院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不得不‘自谋出路’,有了如此巨大的投入,医院没有了创收的压力,就能集中精力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能。”旗医院院长白云旺说。
鼓励医生降低费用
“2005年之前当时给我们编制人员的工资,财政拨款这一块,只占核定工资的89%。2006年工资改革的时候,给我们改成100%。现在,旗里正在研究把所有聘用人员的工资也全部纳入预算!”白云旺说。
从2002年到2007年,旗里给医院的拨款增长了3倍。财政投入保证了医院的固定成本(人员经费、医疗仪器设备购置等)支出,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后盾,保障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发挥。
记者见到了即将出院的昭君镇村民高三旺,他因患肺气肿住院半个月,“医药费要5600多元,因入住了‘济困病房’,实际上只交了2300多元。”
自2006年,旗医院设立济困病房以来,已有500余人受益,累计减免医药费用11万元。 据介绍,济困病房的济困对象为低保人员、城市下岗未就业人员和五保人员。济困对象检查费、住院费、治疗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同时,旗卫生部门会同药监、物价等部门对常用药品和常规性收费项目进行了限价,药价平均降幅达14%。
今年76岁的昭君镇村民赵蛆女患高血压20多年,对药价的变化最有发言权,“洛伐他汀以前要50多块钱一盒,现在只要10块钱。” 旗医院实行了严格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医生收入与医院效益、与处方完全脱钩,药品价格明显下降。
“2007年,药品只占医院业务收入的30.1%,这个比例很低,鼓励医生用最小的成本给患者看病。”白云旺认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也是公立医院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