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婴刚出生便被父母遗弃,后被好心人收养。22年的光阴飞逝而过,养父含辛茹苦地抚养女婴并供她读书,直到她上大学。
2007年10月,养父因常年积劳成疾,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在家无人照料。为了回报养父的恩情,这个女孩毅然作出带父求学的抉择。
她就是河南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大三女生陈辉。
3月28日中午,记者走进了陈辉父女在河大新校区附近租住的民房,陈辉正端着碗喂养父吃饭。午饭是鸡蛋面条,是陈辉特意为养父做的。“爸,我来喂你,慢慢吃。”老人吃力地抬起头,眼角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内,靠墙放着两张床,桌子上摆放着台灯、油醋罐子、药盒,还有课本与收音机等。几个月来,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陈辉毅然用自己的孝心让养父度过了幸福而欣慰的日子。
养父含辛茹苦抚养被遗弃女婴 陈辉的养父名叫陈宝忠,是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黑龙镇的普通农民,由于家里拮据,一直单身未娶。
1985年的一天,当遇到刚出生二三天而被遗弃路边的女婴时,陈宝忠已过了不惑之年,忠厚善良的他决心抚养陈辉成人。
陈宝忠一直把陈辉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抚养,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也要供她上学。他在家里一直扮演着父亲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白天抱着女婴哄她玩,晚上等孩子睡了,还要忙着织毛衣、缝补袜子。遇到女儿拉肚子、感冒发烧,他都赶紧抱着女儿去诊所看病。
“只要小辉有个头疼脑热,我就担心得要命,小辉一辈子都是我的命根子啊!”陈宝忠眼含泪水哽咽着说。
“记得有一次我去县城卖线绳了,小辉没有去邻居家,而是凭着记忆跑到了邻村的姑姑家。我回到家后发现俺闺女没了,心里特别急,一个村一个村地找,最后在她姑家找到时,我抱着她禁不住哭了。”陈宝忠诉说着让他记忆犹新的事,眼中流露出慈爱。
小学五年级时,小陈辉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吹口琴挺好玩。陈宝忠知道后,忍痛割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个铜水烟袋拿出来,跟收废品的人换了一个旧电子琴。他还凭记忆和自己知道的歌谱来教小陈辉学唱歌。
早年,陈宝忠的收入主要靠搓麻绳,在镇里、县城间往返卖线绳,一袋线绳有一百团,一天下来能卖一袋多,净赚五六元。小陈辉上小学了,开销大了,陈宝忠就开始编花篮,一天编两个,能挣上10多元。有时,养家糊口的钱不够,陈保忠就到处打零工赚钱。但他终因积劳成疾,患上了风湿病和坐骨神经痛。为了省钱供女儿上学,他从不去医院,痛得厉害了,就买张膏药贴贴。
养父辛苦打工瘫痪卧床 陈辉从小就懂事上进,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2005年7月,陈辉以高分考取了河南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父女俩禁不住抱头哭了起来。
当时陈辉因家庭贫苦,无力支付学费,通过学校“绿色通道”入了学,又从学校申请了国家助学金。陈辉生活上很简朴,为了减轻养父的压力,她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最多的时候一周做4份家教,还打零工、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等,生活基本能自立。
养父为了给女儿多挣些学费和生活费,2007年7月,63岁的陈宝忠南下广东,在东莞市一家建筑队打工,晚上就睡在施工的架子上。夜里天气高温、潮湿,高强度体力劳动加上营养不良,导致坐骨神经痛和腰椎病加重,回到老家就病倒了。
2007年10月1日,陈辉接到老家邻居打来的电话,就匆匆赶回了家,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养父的身体稍微有了好转。
“揪着心,我回到了学校。没过一个月,家里又打电话说,父亲因坐骨神经宿疾复发,导致颈椎以下全部瘫痪,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陈辉说,“我想休学,父亲不同意。可父亲没人照顾生活又不能自理。经过反复考虑,我向学院领导、辅导员诉说了苦恼,说想在校外租房,接父亲到学校,这样我一边上学一边照顾他。”
作出惊人决定 边读书边伺候养父 2007年11月底,陈辉把养父接到了开封,在校外租房,一边照顾养父一边上学读书,就这样,陈辉开始了“带着父亲上学”的生活。
陈辉租住的民房离学校约有1公里远,每天要往返多次。陈辉早晨6点起床,做好早饭喂养父吃过饭,然后回学校上课。上午的课一结束,她就从食堂打好饭或回去自己做饭,喂养父吃午饭。她担心养父孤独寂寞,就去图书馆借书给他看,还把收音机打开,选养父喜欢听的戏剧频道让养父听。下午如果没课,她就待在小屋里和养父说说话、聊聊天。
养父颈椎以下瘫痪,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陈辉细心地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给他洗头、洗脚、擦身子、换衣服、伺候大小便……
有时候半夜里养父因疼痛难眠,她就反复地给养父搓背,做按摩,直到养父睡着了,自己才躺下休息。
好多次,养父由于大便失禁,弄的被子和褥子上都沾上了污渍,屋子里臭烘烘的。陈辉从学校上课回来后,就耐心地安慰父亲,细心地把被褥、房间打扫干净。
几个月过去了,在女儿的悉心呵护下,养父的病没有继续恶化。房东和邻居都说:“这闺女,对养父可比亲闺女还要亲啊!”
“父亲现在已经病了,而且是为我病的,为整个家病的,以前父亲是我的山,现在我要成为父亲的一座山。”陈辉常常这样表达对父爱的回报。
河南大学的领导、老师、同学得知陈辉带着养父上学的事情后,纷纷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通过募捐帮父女俩租房、买生活用品,还送来了生活费、电暖器。陈辉所在的班级还成立了帮扶小组,帮助她照料父亲。
在困难面前,陈辉表现出了一种惊人的坚强和毅力,在照顾父亲的同时,还抓紧时间补习功课。学院给她设立了专项应急基金,她却建议老师把这些钱给其他的贫困同学。她跟老师和同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放心吧,我能行的。”
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党委副书记海富生说:陈辉同学身上折射出的正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中华传统美德。”
当记者问起陈辉最大的心愿时,她说:“我现在就盼着早一点毕业,等挣了钱就给爸看病,让爸重新站起来!”
(本报开封4月2日电 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 赵成顺 陈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