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有利于监督,也有利于民生,更有利于平息社会纷争,我们总不能让众多的车险投保人一直在不明不白地交钱,甚至年复一年地忍受在公益和强制的名义下有可能充当他人的圈钱机器
刘国航
1055名车主联名请求中国保监会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公司高管的千万元年薪进行调查,因为他们怀疑交强险过多地分摊了平安保险公司(简称平安保险)的经营成本(《法制日报》3月31日报道)。
为什么会有这一怀疑?缘由来自平安保险公司2007年的一份交强险年度经营报告,该报告显示平安保险实际赔款额为44亿元,但经营成本却高达141亿元、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用29亿元。
将一家企业的众多高管高薪酬“晒”于天下,并由此请求负有监督义务或职责的中国保监会调查这些高管的高薪酬与车强险有无关系,这是不是触及个人的隐私领域,一时无从把握。但是,一年下来,平安保险只理赔了44亿元保险金,却因此付出了141亿元经营成本,恐怕连许多经济学家推崇的“边际成本效益”学说都难以解释得通。
至于将平安保险的诸位高管高薪酬与广大交强险投保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投保人的付出与收益远不成正常比例,当然有权利知道自己投保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而作为中国保监会也有权力和义务对平安保险的高管是否分摊人力成本,以及平安保险职工的工资是否以保险公司自行拟定的标准发放,或任意从交强险保费中进行分摊进行调查,最终还广大投保人一个明白。
事实上,保监会对诸如平安保险高管的高薪酬是知晓的,对此不予表态实际上就是认可。只是这一态度并不为广大投保人和社会知晓与理解,即便有一千个道理也不为人所知。这当中的缺憾就是透明度不强,或者说应该及时告知投保人的没有及时告知,该向投保人讲的道理没有人讲。好在如今是信息社会又是讲法治的社会,既然是上市公司就要公布自己的年报或季报,包括某些高管人员的所持股份和薪酬多少。这样,当投保人感到自己的利益受损时,他们就会有机会出来说话。像此次1055名车主联名向中国保监会提出自己合理与合法的请求,就是希望平安保险更透明一些,除了商业秘密和涉及个人的隐私之外,事关投保人利益的一切事项都要对外公开,特别是在经营成本大于理赔数额时更应如此,反之就难以取得投保人的信任。
对保监会而言,透明乃是监督那些具有公益性质且强制要求投保的险种如何使用的最佳途径。透明有利于监督,也有利于民生,更有利于平息社会纷争,我们总不能让众多的车险投保人一直在不明不白地交钱,甚至年复一年地忍受在公益和强制的名义下有可能充当他人的圈钱机器,这才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车主强烈地要求调查交强险是否过多地分摊了平安保险的经营成本,以及平安高管的高年薪是否在交强险中进行了分摊的真正目的。对此,相关部门还是要及时回应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