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星”今年大换班
风云卫星家族“老中青”3颗在用,2颗将发
记者 徐瑞哲
记者昨天从研制单位获悉,历时8年研制,中国最新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已通过出厂评审,包括上海科研人员在内的试验队开始进入卫星发射场。
“星龄”1至5岁
今年2月起,运行满3年的风云二号C星进入它的超期服役期,坚持向公众发布“卫星云图显示”等耳熟能详的天气预报。自2005年运行以来,该星对在太平洋生成的全部72个台风进行了连续监测,还为“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及在轨运行,提供了准确的空间环境信息。目前,二号C星与去年最新发射的“姊妹星”二号D星,形成“双星观测、互为备份”格局,在我国上空数万公里高度上静观风云变幻。
但二号C星还不是在役的最高龄“寿星”。截至本月,设计寿命仅两年的风云一号D星,在轨运行时间已达5年零11个月,至今状态良好。正是它的存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独立获取全球气象资料能力的国家。
单双号分工各异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的气象卫星已达8颗,正在服役的3颗均于本世纪发射。专家解释说,风云单双号序列并非两代卫星,只是分工不同。其中,一号、三号卫星属于极轨卫星,它总是沿着地球经线方向绕圈,从北极转到南极,再从南极转到北极,观测路径“像西瓜皮那样一道绿、一道黑”。而二号星以及将来的四号星属于静止卫星,看似“悬停”在东半球的大气层外,实际上是顺着同一条纬线与地球同步运转,但与地面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奥运年升级换代
2008年,“老、中、青”三星后继有星。此次,老功臣风云一号的继任者———风云三号即将升空,将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和定量化探测,并与欧美同类先进卫星一起,列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星观测网。记者从长期研制“风云眼”的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了解到,该所承担研制了风云三号11项有效载荷中的全部4项光学载荷,部分分辨率指标可达前代卫星的4倍,其中还有3台仪器为我国首次研制,技术起点较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透露,今年还计划发射风云二号E星,实现“一次成功、三年寿命、稳定运行、优于C星”的质量目标。据介绍,“二号D、E编队”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更为精细和快速的气象预报,特别是开、闭幕式等重大赛事的即时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