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几个月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稳定粮价,不少国家纷纷采取对谷物类产品实行出口管制和以经济手段来鼓励农民种植粮食等措施,以首先保证自己国内的粮食供应。
可是,让人惊讶的是,尽管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但沙特阿拉伯农业部与财政部官员不久前却表示,从2008年起,沙特政府将以每年递减12.5%的速度减少向本国农民收购小麦,并计划于2016年实现沙特小麦市场完全依靠进口的目标。
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高粮价的形势下,沙特人竟然决定停产自己的小麦,去花“冤枉钱”买国际市场上的高价小麦。人们不禁要问,沙特此举是为哪般?
事情还得从国际粮价疯涨说起。据有关专家介绍,粮价高企的直接原因是粮食供不应求。最近几年,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全球主要粮食出产国都遭受自然灾害,严重歉收。同时,全球范围内对畜牧类农产品的需求的上升,也使得包括谷物在内的饲料需求进一步增长。到目前为止,全球谷物价格已经连续5年上涨,而粮食储备却逐年减少,全世界小麦库存量已经达到30年来最低。此外,一些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生物替代燃料项目,以玉米、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生产清洁能源,也加剧了粮食供需失衡的趋势。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球食品价格自2002年以来持续攀升。联合国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全球食品涨价35%,与2002年涨价之初相比,全球食品价格已经上涨65%。欧洲农业专家发表的研究明确指出,全球粮食涨价并不是短期现象,不少分析人士甚至指出,世界将从此进入高粮价时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沙特却决定从今年开始减产小麦,8年后甚至完全停产,确实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水资源问题。”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沙特农业部官员说。
据了解,上个世纪70年代,沙特政府制定了一项长期发展计划,以每吨3500里亚尔(约合933.5美元)的高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希望以此鼓励农民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在此激励下,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沙特每年的粮食产量就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向前苏联的一些国家出口,以及向叙利亚提供粮食援助。
后来,沙特政府慢慢将当初刺激国内粮食生产的高收购价逐步减至每吨1000里亚尔的合理水平,到目前为止,沙特每年可出产250万吨小麦,国内粮食需求仍能保证自给自足。不过,这项30多年的农业发展规划,却使得沙特这个位于沙漠之中的国家更加缺水,干旱问题日益严峻。沙特国家农业委员会主席萨米尔·卡巴尼说,目前沙特境内农场的粮食种植完全依赖于地下水源,这对于本来水资源就不丰富的沙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有农业专家说,沙特每减少1吨小麦的生产,就可以节约大概1300—1500立方米的地下水。
这样看来,沙特用高价购外国粮的方式去节约水源,眼下看是花了“冤枉钱”,但是国家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笔经济账是划算的。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原来种植小麦的农户难免会有所损失。沙特农业官员表示,政府会帮助这些农民转向种植其他农作物,或以现金进行赔偿。
由于近来国际油价高企,沙特作为全球石油储量排名第一的石油富国,国家石油财富也随之增加。“没有比现在更适合进行补偿的时机了。”沙特农业专家阿布杜·拉赫曼·卡赫塔尼说。
同时,沙特从国际油价高企中获得的石油财富也将被用于平抑国内粮价的上涨。4月2日,沙特政府出台一项针对包括粮食在内的18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减免措施,其中小麦和谷物饲料的进口关税则完全被免除。
沙特粮食减产,转而增加进口的做法,是否会给目前本就供不应求的粮食供给雪上加霜,为全球粮价的上涨再添一把火?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担心的问题。世界粮农组织谷物分析师阿巴塞安给人们吃下一颗定心丸:沙特国内农业定位的调整对国际粮价的影响并不大。
他认为,沙特增加粮食进口不会成为压垮国际粮食供应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面对的是一种全球补给紧张的局面,尽管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情况出现,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会对粮价的高涨提供一些动力,但是它最终是可以被消化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