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海滩、气派的广场、现代化的楼群……
走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处处可见这座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的繁华景象。然而,最令人入目难忘的,还是那些见证了历史硝烟的古炮台、船坞、坑道等战争遗迹。
民族的屈辱已经成为历史,而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虎门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时刻不忘以史为鉴、强我国防,开创了军政军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让“勿忘国耻、强我国防”的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虎门镇蕴藏着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教育一代代虎门人,更可以警示一代代中华儿女。早在多年前,基于这样的认识,镇委、镇政府投入巨资对威远炮台遗址、沙角炮台遗址、虎门销烟遗址等进行了修复和开发,先后扩建了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虎门海战博物馆”和“鸦片战争博物馆”等1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些地方,很快成为党政机关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学校师生、普通百姓和海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去处。他们走进虎门的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中国近代史上“有海无防、大海小防、被动挨打”的耻辱史。
为着这份责任和使命,虎门人不断将国防教育扩展、延伸。《虎门报》、虎门电视台、电台坚持开设“双拥专栏”,制作“八一”专辑,广泛宣传人民军队和虎门驻军、武警官兵的先进事迹。各中小学校都将国防教育设为必修课,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爱国防,为国防作贡献”的自觉性。
虎门人,对参军报国和当民兵厚爱三分 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无处不在的国防教育,让虎门人深谙“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道理。对待军人和民兵,他们格外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虎门,最高尚的事是参军报国和当民兵。
虎门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不断出台新政策,让服现役的安心,退伍返乡的称心。他们在制定《虎门镇现役军人立功受奖暂行规定》、《虎门镇退役士兵安置暂行办法》等政策的基础上,实行入伍前选兵、入伍后育兵、战士家属优抚、退伍回乡安置的“一条龙”服务,鼓励本镇现役军人建功军营。镇、村委和村民小组,层层建立奖励机制,设立了“军功奖”,凡在部队立功受奖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并优先安排工作。
虎门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他们的民兵队伍建设。他们把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纳入虎门经济社会整体统一规划,成建制组建,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使用,并投巨资兴建了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的民兵训练基地,统一配置了摩托车、指挥车、运输车、冲锋舟等一批现代化装备。仅去年一年,民兵分队先后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各种案件132宗,扑灭山火两起。
在“双向输入”中打造和谐虎门
转业干部100%安置,随军家属100%安置,军人子女100%上重点学校。这三个百分之百,折射出的不仅是虎门人对军人的独特感情,更是虎门人创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之举。
虎门人创造性地提出把支持部队战斗力建设纳入构建和谐虎门的范畴,先后出台和制定了《虎门镇拥军优属实施办法》等6个法规政策,采取“财力支援、文化输送、科技拥军”的方式,不断给双拥工作注入新的元素。全镇每个社区和村委都和驻军单位结对共建,先后有100多个民营企业家加入拥军队伍行列。
民拥军,军更爱民。驻虎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和支援地方三个文明建设,近3年来先后出动官兵1.6万人次,车船1200台次,抢险救灾31次,植树4万多棵,清理河道20多公里,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军训人员3万多名。
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为虎门镇带来了无限商机,大批外资企业到虎门投资兴业。近3年来,虎门镇的工业总产值和GDP平均增速11.79%,在全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