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雪香(国画) 赵亮作
初识赵亮,坦荡直率,豪气十足,浑身溢满军人的阳刚味。
他属于书与画齐头并进、各领风骚的那类书画家。品味他的笔墨,因桀骜不驯、豁达开朗的性情,使其书法作品挥洒自如,气势如虹;因直线加方块的部队经历,使其绘画作品笔势沉稳,风格凝重。从军营到地方,如今已是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的赵亮,一路走来,才艺愈发成熟,名声愈发响亮,被人们称之为“军营里走出的书画家”。
赵亮出生于甘肃天水,受父辈影响,他自幼喜欢摆弄笔墨纸砚,5岁开始习书,10岁便跟着叔叔——著名书画家赵映元开始学艺。
那年除夕,赵亮和往年一样磨好墨,铺好纸,立在桌旁等长辈来写春联。没想到,长辈却把毛笔递到他手里:“今年的春联你来写。”在长辈目光的鼓励下,他凝神运笔,一副“康乐求时道,清平俱古欢”的对联一气呵成,平时不轻易夸奖他的长辈们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1969年,部队到天水征兵,接兵干部一眼看中了赵亮的书法特长,把13岁的他招到军营。训练之余,赵亮从菜地边拣回两块方砖,洗净后放在床下,一有空,就自己和些稀泥,以泥代墨,反复练字。
提干后,他想买宣纸写字,但那时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他就买来几刀既便宜、吸水性又好的黄表纸。习书练画没有参考书,他心急如焚。一次到兰州出差,他在亲戚家偶然发现了两本《中国山水入门》和《王雪涛画选》,顿时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借来带在身边,悉心领会临摹。
随着阅历的增长,赵亮逐渐意识到,书画的根基和精髓应在古人的笔下。于是,从甲骨文、金文、汉简到魏碑,从楷、隶到行、草,他广泛涉猎,无所不习。几十年下来,他的书法作品深受颜体和柳体的影响,形成了洒脱遒劲、横饱竖满的风格。尤其是他书写的大字,饱满自如,韵味十足。常常是一张四尺整宣铺开,“清和”或“云海”两个斗大的字跃然纸上,每次书写他都会大汗淋漓,其用心用力之深可见一斑。
古往今来,都说书画同理。赵亮的画也如同其书,苍茫浑厚而又不乏秀丽雅致,气势豪迈而又充满生活情趣。他笔下的山,大气磅礴,犹如伟男;他笔下的水,徐行从容,恰似秀女;他笔下的梅,苍干虬曲如龙,新花乍开有神;他笔下的牡丹,构图别致,色彩明净,纵然无字也尽显诗一般的意境。一位专家曾这样评价赵亮的绘画作品:“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你同,看过此花,竟无花。”
赵亮最叫绝的当属他的《寒梅雪香》。打眼看去,在银蛇飞舞的空间里,一簇梅花傲然怒放,星星点点的雪花静静落在火红的花蕊上,红与白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白雪遇寒,梅花劲健的枝干上结出串串晶莹剔透的冰凌,依次悬挂于上,尽显一派冬梅盛开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熟悉赵亮的书画界朋友都知道,这是赵亮的独创,为了在雪梅上落雪结冰,他整整摸索了10年。头几年,他用笔往上画,怎么都不出彩,一次次都失败了。一个下雪的冬日,他在雪地里整整观察了7个多小时,瞬间便找到了灵感——他用手指蘸着白色的颜料去弹,如落雪一般,终于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绘画效果。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当地博物馆收藏了他的《寒梅雪香》,外宾来了点名要他的这幅画,就连西安国际机场的贵宾厅里,也挂有他的“红梅报春”大幅画作。
赵亮因书画作品“亮”起来了。1996年,应陕西省有关部门之邀,他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旧居题写了“杨家沟旧址”、“窑洞枣园”的牌匾。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到西安访问时,他应邀为其分别题赠了“增进友谊”和“祥和雅乐”两幅书法作品。近年来,赵亮先后应邀赴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书画交流,其作品被许多外国友人收藏。
赵亮出名后,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军营。他多次来到军营为官兵赠作品,举办书画知识讲座。他先后以买画资助的形式,帮助了30多名下岗职工和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去年,一位从宁夏固原贫困山区考入北京理工大的学生交不起学费,她从报纸上看到有关赵亮的报道后,便试着给赵亮写信求助。赵亮收到信后的第4天,经过电话核实,立即为她解决了她当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此事在陕西电视台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有关部门为他颁发了“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