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马尼拉4月4日电(记者刘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金融机构近日纷纷下调对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全球经济放缓几乎已成定局。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亚洲经济能否“独善其身”?新华社记者日前就这一问题专访了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金立群
金立群指出,亚洲经济对全球经济放缓并不完全具有“免疫力”,亚洲经济发展不可能不受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
但是应该看到,“亚洲经济不至于被外部环境完全捆绑住手脚,动弹不得”。
他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脱离其他经济体而独立存在。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亚洲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投资和贸易关系日益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世界经济放缓造成的冲击,但这种内部的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并不具备很强的独立性。
金立群表示,亚洲地区内部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是由垂直生产链拉动的,而区域外贸易则是由世界主要经济体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拉动的。在区域内的贸易活动中,中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采购大量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又将制作出来的成品和半成品向区域外的主要经济体出口。这个过程不仅加强了中国和区域内其他各国之间的依赖度,同时也强化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度。因此,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中国产品需求的疲软,最终也将会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冲击。
金立群指出,中国企业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推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自身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抵抗力,也有助于减轻经济放缓给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冲击。
面对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亚洲开发银行在日前发布的《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中预测,今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8.7%下降到7.6%。但这样的经济增长率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还是相当高的。
金立群说,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地区各经济体的政策环境、生产力改善状况以及结构性转变抱有信心。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就曾表示,这三个方面是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放缓时仍能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金立群认为,亚洲地区的金融体系遭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比较有限,加上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这有利于降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风险。
在谈到亚洲地区经济面临的挑战时,金立群指出,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通货膨胀。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计,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因素的推动,2008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将达到5.1%左右,为10年来的最高点。他说,如果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将会被白白消耗掉,亚洲各国和地区对此应高度警惕。
他认为,能源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一味提供能源补贴,不利于节能和环保政策的推行,同时在财政上也是难以为继的。而针对食品价格上涨问题,亚洲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保证粮食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减轻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