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以前浇地方便了,没人偷了,也不用挂线了。电闸一推,这水就哗哗流出来了。俺家8亩地,不到一天就浇完了,孩子他爹在外面打工,也不用回来帮忙。这"春光工程"真不赖!”站在绿油油的麦田边,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韩张镇东五楼村赵瑞莹喜滋滋地说。
南乐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58万亩,全县322个行政村中有机井1.1万多眼,过去灌溉时都是每家每户临时架线取电,既费时又费力,电线被盗被割现象时有发生。架设用的简易线路多为破股线、地爬线,线损严重,群众触电事故也时有发生。另外,灌溉线路的重复装拆,线杆的无序架设,不断倒杆断线的停电问题,浪费了大量的劳力、土地和电力资源。随着油价上涨,柴油发电的灌溉成本也与日俱增。
2007年4月,团濮阳市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和电力部门联合,率先在南乐县实施共青电力春光(一井一表)工程,采取农民适量集资,团组织、电力企业筹资补助的方式,将电缆线通过地埋的形式,铺设到机井口,实现刷卡浇地,助力新农村建设。
团市委副书记高尚功介绍,工程资金由农民自筹50%,团组织和电力部门补贴50%。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163万元,为38个共青示范村铺设地埋线318千米;一井设一表,既安全又方便,惠及全县1万多户5万多农民。
“真是咱老百姓的及时雨!过去浇地的时候,大伙儿早上6点起来架线,10点还出不了水。全村的地浇一遍得20天。现在,一眼井管浇几十亩,一星期就行了!”望着麦田里的“条条水龙”,韩张镇西韩固村党支部书记李全仲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过去3年换一次电线,一年就得一万六。地埋线最长可以使用30年,全村拿两万四就行了,一年也就是800元。还不算外出打工挣的钱、节约的电费。”
目前,这一“青”字号惠农工程已在南乐县农村逐步展开。据粗略测算,全县每年外出务工的10万多名农村劳力,因浇地时不用返回,可增加收入8000万元。由于地埋线在地面1.2米以下,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接触不到,还有利于大型农用机械田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