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会议结束后出席记者招待会。普京对此次会议总体评价积极,但同时在北约扩大等有争议的问题上再度表达了不满。新华社记者徐金泉摄
普京其人
正如许多人先前所预料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次在布加勒斯特向人们展现的是平静的微笑,而不是冷峻的面容和咄咄逼人的言辞。
尽管俄罗斯不是此次北约峰会的正式与会者,但会议的结果却处处显示出俄罗斯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入约至少将被搁置若干年;美国要完成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还得继续“说服”俄罗斯;此外,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在此次峰会上热衷于谈论科索沃问题。
显然,在这一回合的博弈中,俄罗斯凭借自己日益增强的实力和娴熟的外交手腕,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自己的核心利益。
分析人士注意到,与一年多以前在慕尼黑的言行相比较,普京在布加勒斯特的姿态发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转变。一方面,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依然寸步不让;而在另一方面,则更多地强调对话与合作。普京明确表示,俄愿与北约开展建设性合作,共同寻求解决当今世界重大难题的方案。作为合作的具体措施,俄政府宣布,同意北约过境俄领土(陆路)向在阿富汗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运送食品、燃料等“非军事物资”。可以认为,普京这次又站在了一个高点上。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诸国应该明白的是,跟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打交道,逼迫和挤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在尊重对方利益和关切的前提下开展对话与合作,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这方面,普京似乎给他的北约对手们又上了一课。
普京的这次布加勒斯特之行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定调之旅。俄国选出新总统以后,西方一直试图摸清楚俄今后的外交走向,尤其是对西方的态度会不会变得温和一些。其实,普京在布加勒斯特的“谢幕演出”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一切: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是俄罗斯外交的底线。只要不触碰这条底线,一切都好商量。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它的外交只能采取这样的姿态,这不是哪个人想改就能改得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京在布加勒斯特的所言所行,也为下一任梅德维杰夫总统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定下了调子。(陈大维)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