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街道“咖啡论坛”启动 面向全市外籍家庭服务
“我刚到上海的时候,住哪里就是个大问题,因为语言不通,我不知道怎么跟房屋中介说自己要求,也不会跟房东讨价还价。”来自加拿大的Lee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后来还是一些比我先到上海来的外国朋友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帮了我大忙。”正是本着这种“老外帮老外”的目的,沪上首个专为外籍人士打造的交流平台——咖啡论坛,昨天在有着15万常驻外籍人士的浦东花木社区正式启动了。
论坛约定“每周一场”
昨天下午,在花木社区文化中心的四楼大厅,伴随着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的咖啡香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老外们就说开了。一对德国夫 妇反映,“生病去看医生,结果医生说什么,我听不懂,我说哪里不舒服,医生也不明白。后来,还是一个外国朋友,介绍了一家英国人开的诊所给我。”来自北美的一位外国朋友坦言。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生活细节着实难住不少老外。“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来到中国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来到中国他们的生活需求是大同小异的。怎么租房子、怎么找学校、怎么看医生......他们需要一个服务于外国人的平台。在此,先来的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人可以为后来者咨询、服务,通过老外帮老外的模式,让他们更好的融入上海,解决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咖啡论坛的发起人鲍勃告诉记者。
咖啡论坛正式启动后,将选择每个周日下午2点举办,并通过口传、网络向上海每个外籍家庭发出邀请,办成面向全市的定期的社区聚会。目前,咖啡论坛施行免费入会、免费参与,包括场地、咖啡、点心在内的所有开销都由花木街道支持赞助。
年轻白领乐当志愿者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记者注意到,前来参加论坛的不仅有外国朋友,更有不少年轻的白领,他们都是来充当志愿者的。“很多年轻白领都对我们这个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报名来做志愿者。”论坛主办方透露,“我们也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做了筛选,并依照其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分工,如现场志愿者、网站维护、外联宣传等等。”
一位特意从杨浦赶来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虽然离家蛮远的,但还是打算每周都来。这样的交流平台不同于一般的英语角,我也不是为练英语而来的。我看中的是这个平台可以真正帮助到外国朋友。”
“今后根据论坛运作的具体情况,我们会考虑将有不同需求、不同兴趣爱好的会员进行细分,成立咖啡论坛的分会场。并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把论坛从上海延伸到全国范围。我们还将吸引更多的白领志愿者,让他们在这里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我们希望最终形成中外互助一家亲的模式。”论坛的发起人鲍勃表示。
相关链接:
“咖啡论坛”牵手ICS
在昨天咖啡论坛启动仪式上,花木街道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外语频道(ICS)签署了一份共建协议。今后,咖啡论坛将于每周日下午在花木社区文化中心的四楼大厅举办,届时,上海外语频道将承担活动的相关新闻报道,并进行观众调研和意见征询,以扩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根据协议,双方还将携手合作,定期策划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中外足球对抗赛、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赏月等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促进外国友人与中国居民良好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