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一份题为“公众理解科学”的报告。在英国皇家学会看来,英国科学传播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考虑到科学发展的速度及其向社会渗透的广度,这种状况更需要改进。在报告中,英国皇家学会对大众传媒、科技馆、决策机构包括科学界本身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无疑会促进一个国家的科学传播与普及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份报告对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传播与普及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价值与意义 当今中国与英国十分相似,科学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私人事情的决定,大到国家决策的认知,都离不开公众对科学的认识与把握。
从经济上看,公众理解科学是技术经济的基础命题。工业革命及其影响下的现代文明不仅是科学家、科学团体参与的过程,还是广大民众理解与使用科学技术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近代科学产生以后,其真正的意义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提升,也是把科学转化为技术并且为大众掌握、理解的过程——这一点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从政治上看,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推动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扭转工业时代把科学看作功利性价值或与民主政治无关的片面认识,在事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公共决策中,很少有不涉及科学技术的。对公众来说,理解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并能够在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拥有发言权,就拥有了体现科学内涵的民主——这或许是公众理解科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吧。
从文化上看,公众理解科学扩展并深化了文化的大众根基。从文化角度思考公众理解科学,不仅开阔了科学作为文化的大众视野,也丰富了当代文化的科学内涵。可以说,公众理解科学的提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事件。
从一定意义来讲,公众理解科学其实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场社会学意义上的创新与改革。
中国化认识与思考 英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对中国有何启发与借鉴?公众理解科学必然受经济形态、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特别是国民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内生变量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走上符合中国现实的公众理解科学之路。
1.市场经济形态提供了利益机制 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社会生活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由于当代经济发展与科学密不可分,人们对科学技术开始向往与追求,这就产生了公众理解科学的利益机制;而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也需要向公众最大限度地传播与普及科学技术——这就体现了在推进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国家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2.特色民主政治提供政策动员机制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为公众理解科学提供了独特的政策动员机制,使公众理解科学能够不断扩展生存条件与空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其中第43条明确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这就开创了我国公众理解科学的新纪元。改革开放以后,面向全社会的科学普及与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2002年6月29日,我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化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国家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实施《科普法》和《素质纲要》的配套政策。
3.文化建设的推动机制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反映了封建制度下的一种文明,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我们要总结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推进科技进步,不能只是购买先进设备和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有益于迸发科技创新智慧的文化环境和条件,即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更多地注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这应当是在中国推进公众理解科学最为重要的文化内容。
中国的实践与体会 公众理解科学在中国主要以科学传播与普及的方式进行,其实践过程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政府主导特色。科普工作是社会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和组织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发挥政府的协调和组织作用就成为关键因素。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除了制定《科普法》,落实《素质纲要》,制定必要的配套政策外,还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科普设施建设。
2.通过媒体开展丰富的科学传播活动。2006年,中国共出版科普类图书3126种,占科技类图书的5.5%;全国广播电台播出科普节目总时长9.92万小时,电视台播出科普节目11.38万小时,分别比2004年增长36.8%和51.8%。
中国的科学传播与普及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中国的公众理解科学工作还是初步的,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普工作还限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对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的传播普及欠缺;引导公众从科学的角度参与公共决策的工作十分薄弱,有的地方官员甚至回避公众从科学的角度参与和问责公共决策;没有建立一套客观的科学标准和评价考核体系。
鉴于上述问题,要进一步推动公众理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以下问题值得思考:第一,仍需从满足公众的实际需要入手,这是推进公众理解科学的动力所在;第二,引导公众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解决社会问题,是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内容;第三,加强国家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和正确应用科技的能力。(徐善衍雷润琴)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