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夏洪青、徐叶青报道:第二炮兵某团团长陈前是某基地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尖子。3月底,他和姿控、发瞄专业的2名士官结成帮带对子。“团长成了士官的徒弟!”该基地政治部主任张升民告诉记者:“为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骨干,全基地共结成数千对训练帮带对子,大多采取打破编制、跨越专业、不分职务的办法。
”
在基地帮带统计表中,记者发现,数千对帮带对子覆盖全基地近百个专业、300多个作战岗位。3年来,共有几千名一专多能的技术骨干脱颖而出,转而成为新帮带对子的“种子选手”。
该基地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高素质操纵人才缺口较大。为此,基地按照“全面覆盖、系统配套、突出重点、精干有效”的原则,开展大规模的主战岗位练兵帮带活动。结合实装操作、实弹发射等,他们先后与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的93名专家达成军地联手帮带协议,近两年基地进行实弹发射的指挥员和关键岗位号手均是这些专家的“高徒”。同时,基地还建起了高级士官流动育才机制,规定四级以上士官每年交流换岗一次,每年至少为新单位培养本专业尖子5名。这种育才新机制实施以来,五级士官王振林一人就带出了姿控专业骨干23名。
记者采访时,正值某旅发射营成建制开展换岗作战演练。演练结果显示,所有主战岗位号手均能熟练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操作技能,满足了快速换岗换型作战任务的需要。旅领导告诉记者,这与基地实施跨专业帮带密不可分。基地作训部门的报告也透露一个喜人结果:3年来的跨专业帮带,使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招鲜”,实现了“多门通”。与此同时,旅团领导拜部属为师、一个专业的专家拜另一个专业的士兵为师,在该基地也随处可见。某旅装备部技术科工程师廖毅研制的《导弹波形信号通用记录仪》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就是打破专业界限、不分职务帮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