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大成殿效果图。图片来源:甘肃省永靖县政府网站
阅读提示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纷纷上马或计划上马投资多、规模大的文化工程,形成了一种现象。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这本是好事情,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繁荣,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否等同于大工程、大手笔?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文化政绩还是文化民生?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永靖县3000万元建黄河三峡孔子大殿”、“华亭县3000多万元建秦皇祭天文化广场三期工程”、“临洮县8000万元建老子文化园”……最近,一向“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甘肃显得颇不宁静。
连日来,有媒体报道了甘肃三个县不惜血本打造“文化古董”,引起广泛关注。
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2007年人均收入全国倒数第一。如此巨资投入在这些文化“大项目”上,当地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
为什么争上“大项目”? 根据三个县有关部门的解释,这些文化“大项目”的背后,有着“不得不建”、“时不我待”的理由。
3月14日,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在永靖县举行奠基仪式。据介绍,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占地113亩,拟建“三殿五院”。三殿为大成殿、四圣殿、七十二贤殿,五院为儒学研究院、黄河文化院、书画艺术院、学子成就院、名人功德院。
为何要建这个中心?永靖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永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孔氏后裔聚集区。历经几代人修建的孔子大成殿及奎文阁,在1960年由于国家修建盐锅峡电站水位上升、土地盐碱侵蚀而被迫拆除。此后一直没有一处祭奠孔子的地方,当地3.5万孔氏后裔无法追宗问祖,强烈要求修建孔子大成殿。“同时,这也是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该负责人说。
同样是在3月14日,兰州一家媒体刊登消息,称华亭县今年计划投资3480万元,实施秦皇祭天文化广场三期工程,强力推动莲花台景区建成,彰显“秦皇祭天第一坛”特色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力争形成与北京天坛、山东泰山齐名的“中国祭天三坛”。
4月8日,华亭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秦皇祭天坛一、二期工程早已完成。一期塑了个秦始皇像,二期在雕像周围修了些配套建筑,去年搞了个祭天仪式。至于第三期工程,是有这个构想。我们请设计公司弄了个方案,目前正在征求大家意见,还没有敲定。最后要花多少钱,也没定,现在只是纸上谈兵。”不过,当天记者在华亭县政府网站上看到了一则发布时间为3月6日的《华亭县将大手笔建设秦皇祭天文化广场三期工程》的消息,提到的投资规模和工程设想与兰州那家媒体的报道基本相符。
与这两个工程比起来,“临洮县8000万元建老子文化园”的消息近期曝光率更高。临洮县旅游局在关于“老子文化园”的简介中,称该园总面积1500亩,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老子博物馆区及祭祀广场、中国老子飞升纪念景区、中国老子研究院区、临洮传统民俗街区及居住区等。
临洮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临洮是老子的“飞升地”,建设“老子文化园”也是想打造这一知名文化品牌。不过,文化园目前只是一个规划,还没有付诸实施。投资规模多大,也没有确定。
“大项目”钱从何来? 无论是几百万元还是几千万元,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县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那么,这些文化“大项目”建设的钱将从何而来?
4月7日,记者在永靖县政府网站上看到一则《关于修建“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的公告》,公告称“动员社会各界,不分姓氏、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积极募捐筹资修建"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并详细列出了募捐奖励条件:“筹建委员会根据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募捐的资金情况设置功德簿、功德榜、功德碑及功德传。捐款在100元(不包括100元)以下的入簿,100元—500元(不包括500元)的上榜,500元以上的上碑,30000元以上的立传。”
采访中,永靖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工程将采取“民建公助”方式多方筹措资金,以社会募捐为主,政府帮助指导为辅,估算总投资为3000万元。这位负责人认为,“建设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顺应民意,政府应该给予支持”,不过,“不存在有些媒体所谓的"形式主义"、"形象工程"的问题。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阶段投资适度,不存在"贪大求洋、奢侈浪费"的问题”。
对于计划投资3480万元的“秦皇祭天文化广场三期工程”,华亭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哪有这个钱?资金主要来自民间和企业。”
提及“老子文化园”,临洮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坦言,“我们县财政一年的收入才1个多亿,怎么可能拿出8000万元建老子文化园?”这位负责人表示,“即使要投资,也不是政府出钱,而是要通过招商引资,由企业、老板出钱,是一种商业行为。”
采访中发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可能是这三个县出台规划的共同初衷。临洮县文化局发布的“老子文化园”招商引资公告称,“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为250万元,营业税及附加17万元,利润总额为37.8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约为7.9年。”
而临洮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的看法可能更有普遍性,“临洮是一个矿产资源贫乏、大中型企业极少的县,老子文化最有可能成为临洮的一张世界级名片。那么,临洮为什么就不能建"老子文化园"?为什么就要因为是国家级贫困县而丧失摆脱贫困的契机呢?”
有专家就此表示,姑且不论“经济”这台大戏唱得究竟如何,这些“大项目”建成后,老百姓究竟能得到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呢?在当地,还有许多历史遗迹亟待保护,群众身边还缺少好的文化设施和服务条件,政府的投入是不是应该更多地考虑文化民生呢?(记者曾华锋)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