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来的秦二世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项羽攻占河北,俘虏了秦将王离,击败秦将章邯。
陕西省考古所原所长、著名考古学家韩伟认为,这个宜春苑,按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注中说:“《括地志》秦故胡亥陵在万年县南三十四里。”而“夏太后陵在万年县东南二十五里”。
于是,确定万年县县治的位置成为重大关键之一。
万年县原系隋于大兴城内设立的大兴县。唐武德元年(618)改名万年县,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八月将万年改名咸宁县,至德三年(758)复名万年县。其县治在今西安市碑林区和平门外李家村东南的唐长安城宣阳坊内。《两京城坊考》有明载:“次南宣阳坊,东南隅,万年县廨。”
韩伟认为,神禾塬大墓在万年县县治之南稍西。由李家村到大雁塔2公里,由大雁塔南行至贾里村15公里,实测总计17公里,与张守节在《正义》中所说的“秦故胡亥陵在万年县南三十四里”恰恰吻合。 而夏太后陵园在万年县治的东南,且只有二十五里,则与神禾塬大墓全无谙合之处。
“由此可见,唐代人并不承认神禾塬大墓是夏太后之陵。”他说。
不存在的封土有话要说
古代的封树制度是高等级陵墓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在秦公帝王陵史上是不敢疏漏的。那么,为何神禾塬大墓上竟然没有如小山般高的封土呢?
从夏太后来看,秦始皇七年夏太后死时吕不韦任相国。营建夏太后陵墓时,吕必定循规蹈矩,不敢有任何疏漏。芷阳东陵内夏太后之子始皇之父庄襄王陵即有封土,为何到了始皇七年对尊贵有如夏太后的陵墓竟然不封不树?!
同时,在战国中晚期秦国陵墓中均有大型建筑,其中既有陵墓主人的寝殿,也有管理陵园的机构用房。如果是夏太后陵,这类寝宫及办事机构设施在陵园内必然存在。但神禾塬陵园虽占地260亩,却难觅此类建筑。
韩伟认为,夏太后死于秦始皇七年,距秦亡还有30多年,此时秦朝社会平稳,国势日隆,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动荡,用一个不合礼制、没有完工的陵墓埋葬亲祖母,秦始皇能允许吗?大臣们都不持异议吗?
“由此看来,神禾塬大墓不是夏太后的陵墓,而是秦二世胡亥的陵墓。只有胡亥是以‘黔首’礼埋葬。”
既然是按“黔首”礼埋葬的,为何仍用天子级的亚字型墓呢?
原来,秦国一般是帝王即位之初即营建陵墓,有专门机构进行施工,除了选址之外,亚字型的土圹墓室自然是首建工程。秦二世执政3年时,相信墓室可以挖好了,按照所谓“黔首”之礼,只是没有像秦始皇陵一样拥有大量的从葬坑或陪葬墓,也没有高大巍峨的冢丘罢了。
同时,这对于理解这座没有封土的陵墓仍成为项羽盗掘的对象,以及被大火长期焚烧,也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说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