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推公选直播现场. |
评委现场投票 |
谁来当局长
此次公推公选的“一把手”岗位之多,为全国罕见;全体市政府组成人员通过公推公选产生,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南京市民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期待,据统计,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竞职演讲现场直播的公众有数十万之多。
撰稿/摄影·卞 宁
“你们别以为我就要退了,我还能再干几年的!”57岁的局长一向低调寡言,此话却突兀且严厉,坐在下面的处室干部们也是听者有心。在座的一个处长说当时心头多少有些一惊。
谁来当局长?这一次,答案不同于以往。
2007年3月11日接近中午的光景,阳光洒满了南京城,城中坐落于鸡鸣古刹旁的南京市政府大院一片僻静,院内一栋水泥墙三层小楼罕有人迹走动,这里是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二楼的干部二处、干部三处、干部四处的近十间办公室空无一人,走廊上只有记者的敲门声。
“他们都去下面考察干部了”,组织部办公室主任说,牵头的干部二处处长这几天都不回办公室,考察干部的工作量巨大,甚至要在家连夜看人事材料。不仅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局,南京市47个部门的“一把手”在3月通过公推公选进行了重新选拔,最终43人脱颖而出,成为新一届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
此次公推公选的“一把手”岗位之多,为全国罕见;全体市政府组成人员通过公推公选产生,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南京市民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期待,据统计,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竞职演讲现场直播的公众有数十万之多。
谁来当局长?揭开谜底足足用了35天。
书记履新
“最近很多人问我,新书记上任都要烧几把火,有些城市还对外公布了职能部门干部的手机号码,问我准备怎么做。”2月26日的南京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从北京南下履新不到半个月的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一边说着一边露出笑容。下面的听众是包括南京市管正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曾担任市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主要负责人,南京市出席党的十七大和江苏省党代会的代表等320人。
朱善璐的“第一把火”正是公推公选政府组成人员,“建设服务型政府,选优配强市政府组成人员是关键”。
事实上,公推公选这么多部门的头头脑脑,第二天当仁不让成为了南京各个报纸电视的头条新闻。新书记给南京市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当天,与会的320人也正是公推公选的首轮民主推荐人,他们每人领到一张有51个空格的“选票”,要对47个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推荐和测评,同时推荐4个区县委书记人选,选择范围圈定于市级机关、区县、直属企事业单位的现任市管副职以上领导干部。
2008年伊始,南京市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人事更迭,“四套班子”正职人选除市长外均有了变动,47个部门正职经过公推公选后也有不小的变数。
“这就要求有些干部别去跑官要官,而应该‘跑群众’。”新来的书记朱善璐如此告诫全市领导干部。他要求干部要见真人办真事,结交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群众朋友”。
会议的第二天,首轮民主推荐的320张选票就汇总到南京市委组织部,此后的3个多星期却略显神秘。市委组织部门的人“倾巢出动”忙碌相关事务,但没有再向翘首企盼结果的南京市民汇报公推公选进程。其间,组织部有关人员多以“方案还没确定”答复《新民周刊》关于下一步进展的询问。
直到3月24日星期一,公推公选的第28天,这出民众期待的“悬疑大片”才发出了预告——
南京市委组织部正式宣布,3天后将在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现场直播16位候选人竞选4个职位的演讲答辩。这4个职位以及16位候选人确定的依据正是2月26日的320张选票,当时统计投票结果后出现了3种情况:
对得票高的市管正职干部,拟继续提名或根据工作需要平职交流;
对同一职位出现几名市管正职干部得票都比较高的,经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确定了拟提名人选;
以上两种情况确定了33名拟留任,7名拟平职交流。
最后是对原空缺或正职拟交流的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旅游局局长、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4个职位,确定了得票较高的16名市管副职干部作为竞争人选。市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考察组对其进行组织考察、演讲答辩和二次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和全委会分别差额票决。
几乎和媒体一样,16位候选人也大都是周一这一天被通知周四要答辩,他们只有3天时间准备。
演讲答辩直播定在3月27日上午,那是公推公选的第31天。各地记者闻讯急飞南京,直播那天,30多家媒体记者拥进直播厅。
“4进3”PK
“今天我站在这里是来PK药监局局长的。”南京市经委副主任刘小斌一上演讲台便亮出了这么一句让人兴奋的话。这种个性化的语言明确告诉人们一个信号——这是一场竞争,甚至是两场,一场是在场下200名有投票权的评委面前的竞争,另一场是在数十万守在电视、电脑前看直播的公众面前的竞争。
200名评委中,既有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各部门的正职,也有南京市出席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引人瞩目的是评委中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以及基层代表35人,约占评委比例的18%,其中包括外籍人士。
那天,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邢正军8:20就赶到了南京电视台的1500平方米直播大厅,31天前,他是首次民主推荐的评委,竞职演讲这天,他依旧是现场评委。
邢正军的座位在第5排,他很快得到了一个牛皮纸纸袋,里面的三张纸,除了“参会须知”和“评分草表”,最醒目的是一张有16个空格印在A4粉红纸上的“拟提拔人选演讲答辩测评排序表”。评委需要对每个职位4位候选人的满意程度进行排序,分别标注“1、2、3、4”,不得并列或空缺。会后,综合评委排序,每个职位的前3名会摆到市委常委会上表决。
此时,16位候选人被安排进了演播大厅的休息室,直播开始后,他们将按前一天抽签决定的顺序走上演讲台。这间休息室听不见大厅的声音,可以避免候选人在演讲前听见前面评委的提问,成了“密室”,每个人上台前,其他人都会鼓励几句,情形颇像我们看到的“舞林大会”的选手后台。
演台上的刘小斌共有10分钟时间,5分钟用来演讲,剩下的5分钟用来回答现场评委提出的两个问题。过了10:30了,他在16位选手中第8个出场,上午8:45开始的直播正好进行到一半。一些评委已经有事中途离场,现场的记者们也开始抱怨肚子饿了。
竞争的成败可能在这台上的10分钟,也可能是10年的工作经历,还有可能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谁说评委不在意呢,公众也会在意。邢正军事后接受专访时说,他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选手对现场的掌控能力,即体现在每个细节中的形象——语速是不是过快,思考是否从容,情绪是否过于紧张。
评委高光远是韩商,来南京已经4年,他用有限的中文词汇描述自己的评判标准时说:“我看重他们讲话是否流利,回答问题反应快慢,要有文化的、性格比较温柔的。”
在刘小斌之后第3个出场的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金卫东竞争原单位的正职,他完成演讲答辩走出场外时,照例被守候的记者团团围住采访。这位40岁出头的地理学博士一丝不苟地回答记者抛来的各式问题,手中的手机一直在响。金卫东怕影响采访只好把双手别到背后,这个略显拘谨的姿态5分钟后随着采访的告一段落结束时,他的手机上已经累积了1个未接来电和7条未读短消息。
不仅是金卫东,每个候选人台上台下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公众形象。刘小斌的“PK对象”,第5个出场的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王首强一上台就是深深一躬。
每个候选人都知道,台上的时间,在向百万人直播,台下的表现,记者亦会告知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