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满珠教授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张瑜琨 通讯员 陈萧 摄 |
华农教授包满珠因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研究有突出贡献,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组织IPCC 特向其颁发证书
包满珠教授今年45岁,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他还兼任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等职务。
因为包教授的研究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作出了贡献,该组织特向其发来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证书。
本报讯(记者张瑜琨 通讯员范敬群)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向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包满珠教授发来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证书,对他为IPCC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感谢。
2007 年10 月,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他们分别代表对抗气候危机来自个人和组织层面的努力。而包教授是IPCC 有关人居问题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没见过戈尔,也没有收到诺贝尔和平奖奖金。”昨日,包满珠表示,“奖金肯定留在总部作为研究基金。”
共有近80名中国人参与研究
昨日,在包教授办公室,他搬出一本900多页的“大砖头”介绍,这本书名叫《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是IPCC编写的第四次报告中的第二本。
包满珠称,2004 年IPCC 开始编写全球环境综合评估报告,三年来,共有一千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四次报告的编写,正是这四次报告让IPCC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包满珠回忆,共有近80 名中国人参与了这四次报告的编写,其中第二本报告有六个中国人参与,分别来自同济医学院、中国农科院、水利部、中科院地理所、华农,还有一个在英国工作的华人。
3年时间,9名专家写出了34页内容
包满珠隶属的工作组的研究主题是“工业、人居与社会”,组员有9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墨西哥、中国、印度等七个国家,包满珠主要负责人居的综合报告。包满珠介绍,综合评估报告必须基于对资料的客观综合分析,不能有原创性,不能掺杂个人意见,“我们组的研究报告在这本书里面占了34 页,为了这些内容,我们用了整整三年时间,从头稿到末稿改动非常大,专家组、政府都要评议,哪一个国家不同意都不能定稿印刷。”
气候变暖对贫困地区影响更大
“IPCC从1988年开始启动这个计划,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包满珠感慨,近年来,面对“地球变暖”的困境,人们的忧患意识正在日益觉醒。他认为,被授予这个和平奖,是国际上承认IPCC对人类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贫困地区造成的影响更大。富裕地区目前还可以通过空调解决,但是贫困地区却很难应对这样的气候条件。
“能走路就不要坐车!”
包满珠建议,在城市规划方面,武汉市可以考虑保持足够量的园林绿地,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他指出,这几年武汉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汉口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房屋密集,有效地利用空间比较少,只有少数如解放公园、中山公园等大面积绿地,而这些地方住的人能够明显感受到气候舒适度高。
“能走路就不要坐车!”包满珠呼吁,公众应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关于IPCC
1988 年,WMO(世界气象组织)和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数百位专家的工作成果,对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为决策者们提供有关气候变化成因、其潜在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可能的对策等客观的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