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
江西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论断。他指出,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不发达、不完备、不成熟的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于这个基本国情,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针对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错误认识,他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根据这些思想,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承上启下
世纪之交,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汲取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特点,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科学发展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既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执笔:祝黄河)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根本指导地位,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由其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对此进行了强调和阐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了进一步阐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正是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了正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有了科学依据和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科学体系。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我们党积极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始终坚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科学的思维审视时代,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科学体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意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体现
更好地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思想理论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南。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须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战胜前进道路上风险和挑战,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有效引领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只有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执笔:季 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安徽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产生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处于大变动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始终是时代主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形成和发展于这一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不断解决时代课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而展开。党的十二大开幕词强调“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始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的。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执笔:汪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