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信
编辑部:
最近,记者深入甘肃农村采访发现,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使用手机的日渐普及,手机短信诈骗的案件在农村也逐渐增多,且大有蔓延的趋势。
“爸妈,我的钱和东西被盗了,看到短信后请速汇些钱到卡里,卡和手机是朋友的,我的手机没费停机了。
”4月初,家住甘肃省徽县虞关乡的王先生接到了“儿子”的求救短信。
“幸亏王先生的儿子才两岁,要是我真的有个孩子在外地上学或打工,说不定我就上当了。”王先生担忧地说,他已经多次收到类似“儿子”要钱的短信了。
与王先生同村的陈女士最近也收到了类似的短信,为此她还专门给在省城上班的儿子打了个电话,向儿子核实情况。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城市市民防范意识的逐渐提高,手机短信诈骗者已经将目标逐渐转移到广大农民的身上,骗术也在花样翻新。
家住甘肃岷县寺沟乡的农民李彩新,去年在内蒙古打工期间,就有人以他生病住院为理由向其家人发送诈骗短信,让他家人汇款2000元到指定的银行账户。
据李彩新介绍,在甘肃农村最为普遍的短信诈骗方法是,骗子往往乘在外打工的农民手机暂时关机时,以车祸、工伤等理由向其家人发送诈骗短信骗取钱财。
在种类繁多的诈骗短信中,中奖短信也是一大类。“您的手机号码被我公司举办的抽奖活动抽中一等奖,奖金10万元,请致电1393946****咨询领奖”。只要村民打电话过去咨询,骗子就会要求村民交一定数额的“代办费”或“服务费”,由于防范意识淡薄,往往很容易上当受骗。
据记者观察,随着警方的不断提醒和媒体的持续关注,城市市民对诈骗短信早已有了防备之心。于是,骗子又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农村,且屡屡得手。
简单的骗术何以能在农村屡屡得手?原因有三:一是农村信息比较滞后,对这类骗术防范意识不强;二是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判断是非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冒充通信运营商的短信;三是外出农民工大多诚实朴实,很容易向外透露家庭信息,往往被骗子利用。
“由于骗子实施短信诈骗的数额一般都不是很大,受了骗的农民往往"自认倒霉",而很少选择投诉或报警,导致侦破此类案件的难度大增。”甘肃警方表示,尽管短信诈骗案在农村时有发生,但报警者却寥寥无几。
短信诈骗钱财案件在农村越来越高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大“毒瘤”,希望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广大村民尽快免遭此类诈骗之害。
本报记者 周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