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时评:年轻官员成犯罪高危群体警示了什么?

  记者4月9日自重庆市检察院获悉,2003年至2007年五年间,该市检方共查办35岁以下职务犯罪嫌疑人623人,年轻官员已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危群体。据了解,上述涉案年轻官员犯罪所得赃款大多用于赌博,或于高消费场所挥霍。
(4月10日中新网)

  之前有耳熟能详的说法曰“59岁现象”,所谓“59岁现象”,就是指一批有权势的人物临近退休之前,觉得手中的权利已经时日无多,便狠捞一把,疯狂敛钱。而今天当人们对“59岁现象”所指代的腐败状况不再陌生时,贪污犯罪的年轻化现象又悄然登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来自重庆的这条消息,是否又在向我们警示“35岁现象”?

  专家对“35岁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职务犯罪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社会阅历浅,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认识。而反映在案情上,则是大案要案多,涉案领域宽,金额巨大,科技程度高,手段方式多,作案者胆子大。针对贪污犯罪的年轻化现象,专家提出了具体防范措施:应抓好中学、大学特别是财经专业学生的法制教育;把35岁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列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对象等等。

  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当然需要,但如果只在年龄与职务犯罪之间寻找因果关系,恐怕就进了误区。其实,“59岁现象”也罢,“35岁现象”也罢,犯罪分子的年龄固然相差悬殊,作案手段也不尽相同,然而本质却一样,所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也别二无致,这就是制度的漏洞。

  正如许多案情所披露的,年轻官员犯罪手段非常幼稚,没钱了就花公款,想怎么拿就怎么拿,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拿的花完了再继续拿——如此幼稚的犯罪手段竟然能一次次得逞,凸现的不正是规章制度的形同虚设和监督管理的漏洞百出吗?在“没钱了就花公款”可以心想事成的环境中,岂止会有“35岁现象”?从“59岁现象”到“35岁现象”,说明了现行体制、机制存在着滋生、蔓延腐败的土壤。如果土壤不除,那么所谓的“防范”,充其量也只能是扬汤止沸。(作者:奚旭初) (来源: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