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非法出版产业链黑幕--北京破获“10·12”非法出版物案件启示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记者 李舒)这是一个个丧心病狂的非法盗版犯罪团伙,他们分工细致,各司其职,印刷、运输、贩卖形成一条龙。北京警方近日破获的“10·12”非法出版物案件,涉案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种类和数量为北京历年之最,从中可以窥视出完整的地下非法出版物产业链,也暴露出打击工作的困境。
“出版大盗”落网 2007年9月中旬,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朝阳区十八里店地区有人大量销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工作。
经过近1个月的跟踪调查,查实犯罪嫌疑人王某及其女儿孙某在十八里店乡果园新村一出租房内,贩卖非法出版书刊。10月12日上午,警方会同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将二人抓获,在出租屋内起获政治性非法出版物61种3500册,其他非法出版物14000多册。对王某的审查表明,这间出租屋只是一个零售点,所有非法图书均来源于另一个王姓男人。
专案组民警立即开始秘密侦查工作。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王某十分狡猾,用经营合法书摊为掩护,有好几处住地,行踪诡秘,看到号牌相同的车或眼熟的陌生人就十分警惕,具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
经过10余天不间断的跟踪、蹲守,民警终于掌握了王某的活动规律、窝点及仓库的情况。10月29日晚,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王某、吴某抓获,分别于2处出租屋内起获政治性非法出版物35种6000册,用于制作、印刷的胶片22种3500余张,封面27种25000张,并查扣淫秽书籍7000余册。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负责人说:“警方的行动沉重打击了向北京乃至全国流散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源头,从这个案件中可以窥视到一条完整的地下非法出版物产业链。”
非法出版形成地下产业链 据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从2005年起,他开始从别人手中购买境外或港台的一些非法政治性书刊,交由印刷厂大量印刷、装订后,存放在他租用的出租房内,以每册2.5元至3元不等的价格,批发给北京、四川、河北等地的书商,从中牟利。
专案组民警分析说,目前非法出版犯罪已经形成写手、收购、印刷、批发、运送、零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这些人分工越来越明晰,拿到手稿或正版书刊,最快只需要1天半,就能在市场上看到同样的非法出版物。
王某说:“有专人负责向我推荐热销的书稿,购买书稿后,在廊坊找个小印刷厂,印好后推荐给老顾客,收到他们书款后,我联系货运公司上门取货,货运公司负责把书送到指定地点。我们开了两个小书店,也卖正版书,是为了打掩护。”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在北京甜水园、水锥子等图书批发市场,以批发正版图书为掩护,存在大量销售非法出版物的窝点,面向全国批发零售;在河北廊坊、三河等靠近北京的区县,聚集了数百家小印刷厂,成为非法出版业最大的生产基地。
此外,一些货运站、物流公司与非法出版商勾结,不仅为其运输非法刊物,甚至约定了专门的交接时间、地点和暗号,半路上装车,不到站就卸下包裹,以逃避警方的查缉。在运输过程中,一些狡猾的非法出版商还会把淫秽色情书刊、政治性书刊的封面换成普通书刊,以麻痹检查人员。
人民出版社专项打击盗版办公室负责人田军说,在零售环节,不仅仅是用合法书店掩护非法身份,非法出版商还招聘了专门的营销队伍,专人负责推销非法盗版书刊,找到买家后,他们再进行印刷,从不留库存,所以要抓到他们的非法书刊很困难。一些非法出版商甚至盗用正规出版社发行部名义,给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打电话,低折扣推销盗版书刊,导致非法刊物泛滥。
打击面临四重困境 据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负责人介绍,这个部门2007年以来查处扫黄打非案件165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92人,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88.47万册(张),但各类非法出版物仍大量存在,难以禁绝。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警方在内,“扫黄打非”办公室、文化执法部门等多个政府部门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加大了对非法出版物的查获和处罚力度,目前打击工作仍面临四重困境。
一是非法出版已经形成产业链,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作案数额大、手段非常隐蔽,不法商人逃避打击和反侦查意识很强,警方取证和查处较难。
二是印刷行业产能过剩,普遍不景气,小印刷厂泛滥,给钱就印,吊销其营业执照处以罚款都不足以形成震慑。
三是侵权成本低,获益却很大,维权成本高。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对一些违法分子的威慑力不够,权利人通过民事诉讼能得到的赔偿也有限。四是社会公众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盗版图书价格便宜,和正版很难区分,这要求我国合法的出版社、销售渠道增加技术含量,改进出版工艺,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人们的版权意识。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