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关手机,点菜要维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别说这是“绿领”在作秀,但这个带有夸张意味的顺口溜,的确很形象地描述着我们这群“绿领”的时尚生活。
如果说传统的白领、灰领、金领是以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划分,那么我们这些“绿领”则更倾向于一种内在的品质特征:热爱生活,崇尚健康时尚,酷爱户外运动,支持公益事业,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环境。
想听我们的“绿领”领袖——“绿领俱乐部”发起人之一、北京格美林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地区总裁左士光对“绿领”江湖中人的解释吗:“有一些事业,但不放弃生活;有一些金钱,但不被金钱统治;追求品位生活,但不附庸风雅和装腔作势;接近自然,但不远离社会离群索居;享乐人生,也对那些不幸的人心存同情和救助之心;在品味自己生活的同时,还不忘走出去看一看这广阔的世界。”
我们的“绿领”中人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90年代以后开始接受大学教育,深受各种新思潮的影响;毕业后工作在大都市,具有开阔的视野。在环境污染、生存压力过大的背景之下,倡导“善待自己和善待环境”的生活主张,并在城市时尚人群中标榜开来。我们不仅仅是注重自身生活的环保,而且支持地球的环保,这就是“绿领”宗旨。
我们平时生活的点滴无不传递着“绿领”精神: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一周至少两次去羽毛球馆或游泳馆;崇尚无公害的有机食品,偏爱天然材质的衣服;同时理性地选择家居住房;在我看来,汽车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只是交通的工具,除非工作需要,我这个有车族宁愿步行上下班或坐公交车;我不抽烟,拒吸二手烟,支持无烟环境的政策;我会减少制造垃圾,也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
一次,我洗完澡就去看书去了,忽然,我听见洗衣机震动起来,跑到卫生间一看,发现老妈只为洗我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我马上制止老妈:“这多浪费水和电呀,难道不能等衣服积多些时一起洗吗?”在我再三劝说下,有洁癖的老妈终于接受了我的建议。平时我会尽量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减少废气污染,那天老爸去超市购物准备开车去,我建议道:“何不骑自行车去呢,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而且锻炼了身体。”老爸也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
以前我在快餐店就餐总是把剩余的菜打包回家。可当我了解到白色泡沫的打包盒对环境有着严重污染后,我制订了“三少”计划:少去餐厅,少点菜,少打包。
我们“绿领”经常发起或参与的各种团体,把具有共同心愿的人汇聚起来,做一些他们认为有益的事情。比如前不久为了让更多的人支持环保,我们几个“绿领”联合一些高校学生会发起“不用免洗餐具”的新生活运动,新生入学第一天即获赠经我们联系企业赞助的“环保餐具包”,内附一双不锈钢筷子及汤匙,校内餐厅也鼓励同学自备餐具,满10次可以免费用餐一次,希望逐步达到让免洗餐具绝迹的目标。
尽管有些人批判我们这种“绿领”生活只不过是少数人的刻意为之的“时尚”,但至少《中国新闻周刊》给了我们一个公道:毕竟时尚没有错,“绿领”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这个过度开发环境的时代。什么时候,绿色生活回归其本来的意义,任何人都能唾手可得的时候,它的时尚功用也就终结了。大多数人,都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