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羊娃到医学博士——记高原医学专家、青海大学副校长格日力 新华网西宁4月13日电(记者马勇)几十年来,蒙古族汉子格日力的步伐总是风风火火。伴随着风风火火的步伐,他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高原医学专家,从一个“赤脚医生”成为了创建青海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博士生导师。
1952年11月,格日力出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乡的一个偏远山沟。怀头他拉人当时依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牧业生活,孩子们稍大一点就成了放羊娃。
“1960年党和政府在怀头他拉乡创办了民族小学,使我们这些渴望识字的"野娃"们有了读书的机会。”每每回顾于此,格日力总是满怀感慨。
“1972年,党组织和家乡人民把我推荐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学习,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格日力说,从草原初到上海,他听不懂话、吃不惯饭、水土严重不服,当时,老师和汉族同学向他伸出了热情的援手。
为了尽快缩小差距、赶上进度,大学期间,格日力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时间。最终,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格日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
1978年,中国第一个高原医学研究专业机构——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在西宁成立。同年,学成归来的格日力被调入该所,从此开始了他的高原医学科研生涯。
高原医学是一门环境医学,海拔最高、自然条件严酷的青藏高原是高原医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然而其中的艰辛却也为常人难以承受。为了一个高原动物学研究课题,年过50的格日力曾用整整的一周时间在海拔43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捕捉高原鼠兔。由于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他的皮肤大面积爆裂、灼伤。
在日本和美国留学期间,由于在高原医学研究方面的造诣,格日力分别获得日本医学会和美国环境医学会科研经费资助。
目前,他是国际高原医学会唯一的华人常务理事,担任着亚太地区高原医学会主席、国际低氧生理学术会顾问,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客座教授。
“没有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培养,就没有我这个蒙古族放羊娃的今天,我是从青藏高原走出来的,我的兴趣和专业就在生我养我的家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2001年7月,格日力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了家乡青海。
回国7年来,格日力没有辜负家乡人的期望。在他的主持下,2003年,中国第一个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在青海建成。2004年,国际高原医学大会首次成功在中国举办,并将首部国际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命名为“青海标准”。2006年,中国唯一的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在青海大学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医学固定研究基地在可可西里建成。同年,格日力领衔的高原医学专业为青海高校唯一的博士授予单位,实现了青海博士学位授予点零的突破。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