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13日电(记者李荣)中国气象局上海区域气象中心负责人、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13日在“2008上海民生访谈”现场对新华社记者说,长三角地区气象资源整合和气候预测预报联动机制的建立已取得突破,应急联防和相互支援取得成效。
长三角区域气象合作目前在全国“走在前面”,处于领先地位。
据汤绪介绍,长三角区域内的气象部门在气象资料和观测数据上基本可实现共享,并实施异地备份制度。沿海海洋的气象观测结果和研究成果正在形成互通制度。在灾害性天气的应对上,长三角各地可第一时间互相提供观测资料,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动态跟踪式的预警判断,可以大大提升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现灾害性天气的区域联防,加强灾害性天气应急响应中的互相支援。长三角地区已探索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异地发布制度,加强对区域内流动人群的气象服务。
汤绪解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其地面的特征和分布。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河流被填成了马路,不少农田变成了高楼大厦和工厂。这些变化对长三角地区的大气运动都会产生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长三角地区梅雨量是很大的,常年平均在244毫米左右,后来梅雨量开始偏少,但这不等于今后长三角地区梅雨量就一定减少,梅雨也不至于在长三角消失,但是变化会很大,一些过去的典型特征变得不那么“典型”了。今后将进一步整合区域内的气象资源和研究力量,形成更为有力的区域气象体系。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