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在京召开“规范评估工作提高评估质量”研讨会。会议提出,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规范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严肃教学评估纪律,避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提高教学评估质量,维护教学评估声誉,圆满完成首轮教学评估任务。
据了解,2003年,教育部正式确立了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周期性评估制度,5年为一个周期。5年来,有500多所高校接受了教学评估。然而,这项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人民日报撰文,批评目前高校评估存在的三大问题:评估太多太滥,缺乏总体设计;教育评估体系、方法单一,拉不开差距;评估造假,敷衍了事。近日,广西一高校6位校领导集体迎接教学评估组秘书一事也引起不少网友的质疑。
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说,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师资不足,特别是一流教师比较缺乏,有些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较重,一些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定位还不很明确,教学管理还很不规范,有的高校缺乏基本的教学档案。通过教学评估,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的办学定位,规范了教学管理,落实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关键性保障。
在充分肯定评估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吴启迪也指出了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案对不同高校的分类发展指导性不够;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她要求评估工作要坚持做下去,但要在发展中进一步加以改进。
吴启迪说,要严肃评估工作纪律,提高评估工作质量,维护评估工作形象,高质量地做好评估的收尾工作,给首轮评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向国家、向社会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使评估工作让政府放心,让社会认可。为此,她着重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规范评估组织行为,提高评估组织水平,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派专家的机制。二是规范参评高校的评建工作和接受评估的工作行为,保持正常教学秩序,避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三是规范评估专家的评估行为,使专家坚持评估标准,客观公正评估。(本报北京4月13日电记者袁新文)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