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4月6日,持续了106天的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在法国歌剧《国王》高亢激昂的歌声中落下帷幕。接下来,由内地37家交响乐团共同打造的“中国交响乐之春”将接棒,开启精彩纷呈的交响乐艺术之旅。
时间之久、水准之高堪称罕见
配合国家大剧院暗合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上演了一幕幕纷繁华丽的篇章,获得了多方赞誉。观众们在对国家大剧院的宏伟华丽赞不绝口的同时,也深深感动于演出季气势恢弘的精彩演出。
无论规模还是艺术水准,开幕国际演出季在中国表演历史上都称得上是空前的。用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陈佐湟的话说:“时间之久、节目之丰富、水准之高,堪称罕见。”
国内外多家电视媒体对多场演出进行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震动。“所有国外的顶级艺术家对能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无一例外地表达了由衷的骄傲和光荣。”陈佐湟说。
业内人士认为,开幕国际演出季的成功,是几代人艺术梦想的实现,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实践证明了国家大剧院的文化辐射的效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艺术性、国际性、人民性并举
国际乐坛顶级指挥家小泽征尔执棒的新年音乐会,演出票销售异常火爆;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图兰朵》连续上演7场,让普通观众感受到了歌剧的魅力;史无前例的管风琴音乐周,为大家揭晓了管风琴的秘密。开幕季的演出剧目涵盖了歌剧、芭蕾、话剧、戏曲、交响乐、民乐、室内乐、独唱、独奏、大型歌舞表演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参演院团基本上代表了迄今为止各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
开幕演出季期间,来自境外的17个演出院团、10余位国际表演艺术大师和1140余名国外演职人员参加了演出。多数境外演出者对国家大剧院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并透露了继续交流的意愿。
为了让大剧院成为广大民众都能享用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确立了30档票价,大力推出亲民票和平价票,还对演出票售罄场次推出站票措施,确保“每周都有公益场、每场都有低价票”。
培育艺术后备力量和潜在市场
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也是开幕国际演出季的亮点。以李岚清同志的“音乐·艺术·人生”为主题的讲座拉开大剧院艺术教育普及活动的序幕之后,迄今这里已经举办此类活动49场,包括经典艺术讲堂、音乐之友讲座、普及音乐会、大师互动课程等,3万多人次参与其中。郎朗、王健、李祥霆、欧阳中石等知名艺术家现场授艺,与公众零距离交流接触,潜移默化地提高观众的艺术素养。同时,国家大剧院大力推行“滴灌工程”,目前已发展常年会员近3000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会员活动。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表示,虽然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经验,且没有先例可循,可是整个国际开幕演出季取得的成绩却比预期的要好。国家大剧院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国情且与国际接轨的运营管理模式。他同时表示,虽然大剧院还没有自己的表演、创作队伍,但在艺术创新上是不会放弃、不会退缩的。
中国37家交响乐团的“华山论剑”
4月28日至6月15日,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又将在大剧院登台亮相。在历时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7家交响乐团将同台竞技,上演一出充满华彩的“华山论剑”。不同类型的交响乐作品、协奏曲以及管风琴作品都将在净白肃穆的音乐厅登场。为激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积极性,凡参与“中国交响乐之春”的交响乐团都必须准备一首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乐曲。演出季中的每场音乐会都将有专人进行现场讲解。
哈尔滨交响乐团选择了地域相邻的俄罗斯作品,展现乐团对俄罗斯风格作品的把控能力;浙江交响乐团则注重体现地方性与专业性的特征,推出笛子协奏曲《鹧鸪飞》以及昆曲改编的交响曲《春闺怨》;远道而来的西藏爱乐乐团则为演出专门准备了体现自治区人民风貌的《欢歌起舞》。
“中国交响乐之春”打造的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交响乐推广活动。陈佐湟表示,国家大剧院基于一种责任和使命,希望通过这一活动促进中国交响乐演奏能力的提升,促进中国交响乐作品创作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