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斌 赵旭记者张鸣岐)中国·天津河西2008商务商贸节将开幕。届时来自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500强和知名企业的代表将参会。
河西区新一轮招商、合作、交流即将拉开序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一版)
河西区与北京朝阳区、北京海淀区、上海闵行区日前共同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6个国际组织授予“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区”称号。然而,河西区并不像素有北京CBD之称的朝阳区那样具有世界著名企业的高聚集度,也没有上海闵行区年财政收入近100亿的雄厚实力,那么河西区究竟是如何被跨国公司看好的呢?在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对全国四个直辖市的200多个跨国公司的测评调查中,不妨能找到答案:许多著名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认为,看重河西区的是它优越的城区环境、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早在上个世纪末,正当在GDP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实施战略东移,中心城区面临着一场重大产业结构调整之时,曾是第二产业重镇的河西区,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趋势,提早谋划,抢占先机,悄然在小白楼、友谊路、大沽南路一带培育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来取代第二产业转移的经济缺失。
区委、区政府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较早投入巨资做了友谊路金融街、小白楼商务中心区等功能区规划,并得到市有关部门认可,实现了产业控规和功能定位,一批批金融机构总部陆续搬到友谊路,目前有40家金融、保险总部集中在河西区,占全市的74%,成为本市新的金融业集聚地。河西区“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三大目标,这一发展定位让河西区的视野更开阔更高远。河西区以规划为先导,按照与滨海新区形成产业对接、错位发展的思路,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度规划高端、高辐射力的友谊路现代金融服务区、小白楼商务中心区、大沽南路商业街、解放南路商贸物流集聚带、佟楼商圈、海河沿线旅游景观带、陈塘科技文化园、国际社区八大服务型经济功能区,瞄准国际标准,不断提升商务功能,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通过规划培育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商贸物流、文化会展等十大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抢占产业结构的制高点。
河西区在规划建设上超前谋划的同时,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心城区要取得发展先机和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既要建设有形的硬环境,又要打造无形的软环境。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容环境待改善的情况下,河西区从2005年开始,在中心城区最早提出,先拿下环保模范城区和市级卫生区,然后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创建国家级卫生区。面对必须达到的10大项、65个子项、515个小项创卫标准的巨大挑战,河西区举全区之力,先后投入4个多亿,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市容环境,大力推进20项民心工程。2007年10月,河西创卫工作一次性通过国家爱卫办暗访组检查,今年3月又顺利通过国家爱卫办的技术评估,为最终拿下创卫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河西区坚持打好服务牌,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出所有的公务员、所有的政府机关部门、所有的岗位、所有的工作都围绕为企业服务,即“四个所有”的理念。今年初,河西区围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8个文件、共40项新的服务举措,涉及打造楼宇经济、抓好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民营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强化服务优化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而且每一项都有对应的负责部门,对执行情况区政府还要进行监督、评价。
良好的软硬环境大大优化了城区投资发展环境,带来的是企业的纷纷投资落户和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去年上半年,大连银行、盛京银行和浙商银行三家外地银行分行,在对全市进行综合考察后,同时选择在河西落户。今年初,东亚银行首选河西,成为在该区落户的首家外资银行。2007年,河西区完成三级财政收入36亿元,区级可支配财力达到17.36亿元,而今年一季度,就实现三级财政收入14多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34.53%,实现了高起步,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