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米艾尼/北京报道
21世纪,我们吃土豆
1斤土豆的营养价值大约相当于3斤苹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
隐藏的宝贝
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的小东西呢?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屈冬玉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有预测显示,在今后的20年间,世界人口将平均每年增加1亿多人。这一增长的95%以上将出现在对土地和水压力已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同时,确保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
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开始种植土豆,把这种神奇的块茎称为“巴巴司”。由于其在日常食品中的重要地位,土豆又被尊奉为“丰收之神”。 到了21世纪,“丰收之神”的威力已经全球化。
从中国的高原到印度亚热带低地,从赤道地区到乌克兰的草原地带,全球估计有18万平方千米的农田被用来种植土豆。从收获的数量上讲,价廉物美的土豆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小麦和水稻,其2005年的产量超过3.23亿吨。但是,土豆依然有巨大的增产空间。
“对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低收入人口而言,马铃薯的确是一个被隐藏的宝物。”联合国粮农组织作物及草原处处长埃里克·库纳曼说,“在进一步提高产量和生产力方面,它具有大量未开发的潜力,特别是在一些不适于种植其他作物的农业边际地区。”
屈冬玉赞同库纳曼的观点。他认为,马铃薯应当成为旨在为穷人和饥饿者提供富有营养食物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非常适合土地有限而劳动力充裕的地方,而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与其他主要作物相比,马铃薯可以在土地更少、气候更恶劣的条件下,更快地生产出更多富有营养的食物。
“马铃薯这种植物,人类的可食用部分高达85%,相比之下谷类作物为大约50%。应对全球干旱化,国际社会越早启动对马铃薯业的关注,越有利于保障全球的粮食安全。马铃薯责任重大。”他说。
关于土豆的误会
国人对于土豆的误会很多,吃土豆会长胖,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然而,这个看法并不准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营养学教授范志红对本刊记者解释说:“吃土豆其实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其他供充饥的食物望尘莫及的。”
目前的科学研究发现,土豆的营养成分和食用性质介于主食和蔬菜之间,营养价值较高。土豆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是苹果的10倍;维生素C是苹果的3.5倍;维生素B2是苹果的3倍;磷是苹果的2倍;糖和钙与苹果相当;只有胡萝卜素比苹果少一点。按营养学观点,一斤土豆的营养价值大约相当于3斤苹果。和米饭相比,一个普通大小的土豆含热量为120~150卡路里,相等于一碗白饭,所以若是适量的选用,吃土豆不会让人长胖。
针对“土豆致肥”的看法,范志红说:“这主要是因为中餐多数是把土豆当菜吃。”也就是吃了土豆以后,又增加了一碗饭,这当然会过多摄入热量。她说:“为了减肥,就应以土豆当饭,如煮土豆、炒土豆丝或者烤土豆饼,每日一餐,坚持吃下去对预防营养过剩或减去多余的脂肪肯定有益。”
日本科研人员发现,贪吃并且不运动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进而引发心脏病;而多吃红薯、土豆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美国营养专家断言:“每餐只要吃全脂奶和土豆,便可得到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法国营养学家弗朗西马尔罗通过长达15年的研究后甚至认为,土豆是一种价廉的减肥良药。
“土豆没有错,是我们的饮食方式需要改进——饮食的关键是要均衡。”范志红总结说。
土豆被一些人称为穷人食品,这是另外一种广泛流传的误会,这已经造成部分人在个人经济条件好转后,从食谱中抛弃土豆或减少食用。屈冬玉认为,实际上,土豆是文化的载体,土豆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土豆文明”。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说,土豆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因为土豆帮助欧洲解决了粮食不足,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另外,美国的建国也与土豆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年,爱尔兰土豆种植遭遇灾害,产量剧减,百姓食不裹腹,大批居民被迫前往美国,成为美国的拓荒先驱。
“我们国家自古便是水稻种植大国,所以我们的文明是‘稻作文明’。现在,外来的‘土豆文明’与我们本土的‘稻作文明’在一片土地上共处。在发展土豆种植业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土豆文明’给予关注。”屈冬玉说。
大国与强国的差距
虽然土豆不是中国人原创,但是 “中国人现在的土豆情结是世界上最浓厚的”,屈冬玉说。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目前种植面积逾530万公顷,年产量约7500万吨,分别占世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四分之一。虽然土豆不是中国人原创,但如果没有了土豆,北方许多贫困山区农民的生活将难以为继,许多城市老饕的胃口也难满足。
土豆进入中国,需要感谢欧洲探险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1537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土豆,并将它们带回欧洲。16世纪70年代,土豆进入我国。具体的过程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荷兰人把它带到台湾,又从台湾流向了福建;另一说法是,日本人把土豆从海路经天津带到北京。
土豆被我国农民栽培的时间则要推迟到17世纪中期。到了19世纪,土豆已经广泛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并在不同的地方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羊芋”、“洋芋”、“荷兰薯”、“山药蛋”、“爪哇薯”“土豆”等等。
我国虽然是土豆生产大国,但却不是土豆生产强国。
在刚刚结束的马铃薯大会上,中国农业部副长危朝安指出,“三少一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谓“三少一低”,指的是脱毒种薯少,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不牢;专用品种少,优化产业结构的支撑不强;大型企业少,提升产业效益的平台不稳;技术水平低,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
以“三少”中的第一条来说:土豆易感染病毒,导致薯块变小、畸形、种薯退化。现代农业生产中,专业人员会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进行脱毒,进而生产出脱毒种薯供农民用于生产,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相比而言,我国脱毒种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90%以上。
不过,我国的土豆生产正在不断进步。屈冬玉说:“土豆是中国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不可或缺的主要作物。中国人对于土豆,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危朝安表示,今后我国将重点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建立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五大马铃薯优势产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同时着力推进种薯良种化和种植标准化,并进一步加强经营产业化和国际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