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流金800年
■观察记者 刘 静 戚永晔
自南宋定都杭州,开十里天街连通皇宫和市区后,中山路自然也成了商铺云集的经济中心、文人政客云集的文化政治中心。
1276年,元军灭宋,中山路御街功能尽失。但到了元朝,军阀张士诚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嘉兴到杭州段,杭州第一次与运河相连,这无疑为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三世纪末到达于此的马可•波罗盛赞杭州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到了明清两代,张同泰药店、奎元馆面馆、胡庆余堂国药号……一批享有盛名的老字号相继开张,让中山路重燃往日“商火”。进入近代之后,浙江最早地方银行—兴业银行的进驻,又使中山路三元坊段成为了银行、钱庄等金融机构集中之地。
穿越历史长河,中山路的商贾之脉、文化之脉一直延续,从未有过断裂。
南宋:“天街”盛世,久远辉煌
宋室南渡后,正式定都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杭州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给都市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南迁的过程,促使北方大批人口流寓杭州,这些北方移民中,除了有皇室、贵族、官宦、富绅外 ,还有大批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饮食服务等各种行业的能工巧匠 ,他们定居杭州,大大促进了杭州商业形态的发展。
相传,宋高宗赵构最早准备在西溪建都,后来到了杭州城内,看到凤凰山脚“吴越故都”,就想把皇宫建在这里。可是皇帝说过的话不能反悔,于是他说:“西溪且留下”—“留下”的地名就是如此而来。
“御街”建造的最初功能,就是为了服务凤凰山脚下的皇宫。以凤凰山为中心,由南向北辐射。所以无形中,中山路催化了城市中心的北移,之后的800年里,杭州完成了吴山中心—武林门中心的演变,中山路功不可没。
考古人员发现,南宋的“天街”很宽,甚至比今天的中山路还宽数米。在以人力畜力为交通工具的时代里,这么宽的道路“排场”已经不是一般大了。当时路面分成专门供皇帝走的“皇道”和老百姓走的路面;两边有排水沟;再往外,就是临街建筑。整条御街,鼓楼以南段最宽,可以并行9辆牛车;中间段,稍微窄点;再往北窄得连皇帝辂车也过不去了,只能换乘辇。开封的北宋御街则是中间为皇道,两边有隔离物挡着;往外还有御沟和御廊。御沟里种荷花,御廊下走人,布局讲究。这一路北去,路况很好,史料中记载:“中道则铺细纱,下有阴沟宣泄雨水”,所以道路永远干燥,遇到雨天也无泥泞之苦。
如果说南宋是杭州人情怀里值得怀念的岁月,那么中山路无疑就是当时最令人向往的“天街”。御街全长十里,为贯穿城区南北之要道,从宁门外至景宁宫前,一路商店林立、商铺栉比,据南宋文人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御街两旁的店铺“不下万计”。
十里御街大致可分为三段:
从皇帝和宁门外(今凤山门外)为起点至朝天门(今鼓楼)清河坊,为御街南段。南段紧临皇宫,因此成为朝廷中枢机关三省六部、枢密院与皇亲国戚、文武重臣集中居住区域。
因而这段商铺多以经营高端商品为主,耐得翁《都城纪胜》说:“珠宝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品、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清河坊边的高银街,当时是南宋著名的珠子市场,买卖动辄便以万贯计,故后人称为“高银”。
今天中山中路一带,以羊坝头,官巷口为中心,为御街中段,它是京城“大而全”的综合市场,此处早在唐末五代及北宋已是杭城唯一的市场。南宋定都之后,诸行百市,样样齐全;大小店铺,处处密布。“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绣帛、绒品、香烛、食米、下饭鱼肉、鲞铺等”。凡是都城里衣食住行与日常生活品需求,在这里都能满足。据《梦梁录》载,这里名店、老店云集,有名可查的多达120多家。
御街北段为棚桥至众安桥、观桥一带。北段是商贸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特色街段。京城中最大的娱乐中心—北瓦就在此地,内有勾栏13座,日夜表演杂剧、傀儡戏、杂技、影戏、说书等多种戏艺,每日有数千市民在北瓦游乐与休闲。朝廷礼部的贡院也在此附近,是举行科举考试的中心场所。每逢科考,成千上万的举士在此云集参加最高的考试,受其影响,棚桥一带形成了书籍店铺的集中之地,附近的酒楼饭馆、茶肆也点心遍布,夜市十分热闹。
南宋御街的繁华程度绝不亚于今天的王府井、南京路商业街,据文献记载,自大街到各个坊巷,大小店铺连门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夜市要到凌晨三四点钟才散去,而到了五更(凌晨3点—5点),早市又开了。
元代:商贸“大街”,文化延续
宋亡元立,杭州城市受到战乱破坏,临安府改名杭州路,为江浙行中书省的治所。杭州的政治地位大幅下降,但其繁荣的工商业和优美的西湖风景仍然吸引着四方客商和游人纷至沓来,延续着东南“名郡”的美誉。
元代时中山路仍为城内主要街道,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据专家考证,马可•波罗书中所写的大街即是现在的中山路,它从城的一端笔直地延伸到另一端,连接着许多方形市场。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猎物如小种牝鹿、大赤鹿、黄鹿、野兔、鹧鸪、雉、鹌鹑,而鸭和鹅的数量更是多得不可胜数;果子如梨,硕大出奇,每个约重十磅,肉呈白色,和浆糊一样,滋味芳香,桃子则分黄白二种,味道十分可口。这里不产葡萄,不过,其它地方有葡萄干贩来,味道甘美;城市距海十五英里,每天都有大批海鱼从河道运到城中。湖中也产大量的淡水鱼,有专门的渔人终年从事捕鱼工作。
这些市场都被高楼大厦环绕着。高楼的底层是商店,经营各种商品,出售各种货物,香料、药材、小装饰品和珍珠等应有尽有。有些铺子除酒外,不卖别的东西,它们不断地酿酒,以适当的价格,将新鲜货品供应给顾客。
大街的两侧有许多宏大的住宅,并配有花园。附近有工匠的住所,他们是在自己的铺子里从事劳作的。众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每到集市之日,市场中挤满了商人,他们用车和船装载各种货物,摆满地面,而所有商品都能够找到买主。
除了商业继续发展,元代中山路还逐渐成为伊斯兰教聚集之地。公元1281年,“凤凰寺”在著名伊斯兰教人物阿老丁的主持下开始重修。凤凰寺与扬州的仙鹤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广州的狮子寺并称为中国沿海地区四大清真寺,在阿拉伯国家中也享有盛誉。
凤凰寺即清真寺,又名“真教寺”,以其形似凤凰,故名。该寺历史悠久,它创建于唐朝,到宋朝时被毁。元朝、明朝之后多次扩建重修,最终形成凤凰寺的建筑群规模。公元1646年,清朝政府下令再次重建,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1929年,由于市政建设拆除了该寺的寺门以及门顶上加建的五层木制望月楼,极大破坏了凤凰寺的完整形象。以后该寺又经过多次重修。
现存的凤凰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包括门厅、礼堂、礼拜殿等。其中礼拜殿是元朝时代的无梁建筑。寺内还珍藏着不少文物和艺术品,主要有木制的“经函”和一些碑刻。
2001年6月25日,凤凰寺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寺作为中山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数次被毁数次重建,经历几百年风雨,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条老街的岁月变迁。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