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五日电 中印发展经验研究北京工作会议今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发布了印度发展经验研究的五篇报告,这些报告是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承担的亚洲开发银行“中印发展经验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五篇报告分别是王大树教授撰写的《印度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姜奇平教授撰写的《选择先于禀赋——印度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经验》、张光平博士撰写的《印度金融改革》、张敏秋教授撰写的《印度卓越的企业家精神》、施晓光和阎凤桥教授共同撰写的《印度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王大树教授的研究报告《印度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从宏观角度总结了印度经济发展的总体表现和改革发展经验。报告认为印度经济跳过了工业主导阶段,直接从农业为主的增长转变为服务业的增长。另外还表现出开放的经济体、非政府主导、私人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等特征。报告将印度经济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验模式从内向型到外向型的转变;二是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税制、贸易和外来投资制度改革、工业政策制度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等;三是政府对公有领域的缩减和私有化政策;四是政府对小规模企业的保护措施;五是宏观的国家战略。
姜奇平教授在其《选择先于禀赋——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经验》的报告中,认为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构成了国家竞争优势;其成功的历史是在跨越式发展思想指导下,从单纯依靠比较优势向主要依靠竞争优势转型的历史。
施晓光和阎凤桥教授共同撰写的研究报告《印度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认为,中国从印度高等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可以吸取的经验是:使高等教育系统分化,以适应公众多样化的需求;保证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增加高等教育系统的灵活性;强调原创性技能的掌握;发挥私立部门的主动性;提高高等教育在国家计划中的地位。
印度私营大企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当代的全球化浪潮中有突出表现。印度私营大企业的成功是与印度企业家的特质即所谓企业家精神分不开的。张敏秋教授的研究报告《印度卓越的企业家精神》通过分析印度成功企业家案例,将印度企业家精神概括为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及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家应该学习印度同行的企业家精神,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更大贡献。
张光平博士的研究报告《印度金融改革经验》认为印度金融体系有很多方面的经验,包括其衍生工具市场的经验,可以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提供参考。例如,印度在吸引FII(外国机构投资)突破七百亿美元的情况下,却避免了任何金融危机,值得中国学习;印度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跨国收购的措施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印度企业在国外市场享有比中国更高的信任度,值得中国企业思考。
在会上,五位专家分别就报告成果进行了陈述,之后两位相关领域专家就报告内容对印度经验在中国的可行性,以及报告本身的价值进行了同行评议。会议现场讨论热烈。
作为此次项目的资助方亚洲开发银行代表做了会议总结,高度肯定了此次研究项目的成果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