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公务员招考对应届生“关门”引发热议
到基层锻炼更有利于发展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邹冉 刘震宇 黄聪 刘懿朋 谷岳浩)本报13日报道我省公务员招考将向应届生“关门”,国内多家媒体、网站迅速转载,法制日报结合本报报道和上海市级机关公务员将“不直接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的报道,推出“机关公务员拒招应届生”之辩的专题。
为此,记者昨日走访武汉多所高校师生,并采访了省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
学生:
少了一条就业路,但可以理解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来自在校学生们的困惑。湖北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周姗姗说:“从进校就想将来考公务员,现在出台的政策,基本上关闭了这扇大门。”
华师汉口分校2007级学生周晓亮说:“我从大一就关注公务员考试内容,经常做模拟题,听到这消息,对我是很大打击。”华中科大文华学院大一的赵波感叹:“奋斗目标没有了。”
不过,也有学生理解这一政策。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2005级的李冬同学说,毕业生刚从学校走出来,无论是复习时间还是考试能力,都强于忙工作的基层人员,不是公平竞争,他认同这一政策。
该校新闻系段晶晶同学认为,毕业直接考公务员是想要安稳的工作,将来很难在岗位上大有作为。新闻系施晓芳也认为,公务员要对社会负责,只有对社会有所了解的人才能真的从实际出发。
学校:
选有基层经验的人更合适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毕业生办公室肖隽老师说,很多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这条路,但从公务员岗位的综合素质要求考虑,选用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更适合。
湖北经济学院毕业生就业处副处长刘薇表示,应届毕业生从学校直接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没有基层磨炼,缺少阅历,缺乏对基层工作的了解,在起草制定政策时容易纸上谈兵,政府机关开始对应届毕业生说“不”,实际上是公务员招录政策逐渐成熟完善的表现。
刘薇表示,以往毕业生就业时普遍存在“大城市、大单位、高薪水”的“两大一高”的心理追求。该政策的出台,改进了过去那种单纯“以考分论英雄”的公务员选拔方式,同时也向广大应届毕业生发出信号,到基层去大有前途、大有机会。
这项政策出台,对湖北经济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利好消息。实际上,该校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如在鼓励毕业生到农村支教的行动计划中,该校“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
华中师大汉口分校毕业办主任杨智敏认同限制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但他提出还是应该给应届生留下一定报考比例。毕竟,现在的大学生不再仅仅局限在大学“象牙塔”里,可以给十分优秀的、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应届生一个机会。
人事厅:
从基层选拔公务员是大趋势
从基层工作人员中选拔公务员是大趋势。省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处长王玮就此话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省2007年公务员招考选拔,在基层工作过两年的达到招考职位总数1/3;今年的公务员招考,根据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的统一安排,将达到65%;明后两年,这一比例将会达到八九成。
王玮解释,基层工作人员,不仅包括历年选派到基层工作的选调生、“三支一扶”毕业生、“西部计划”毕业生,还包括在基层自谋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对于毕业生来说,不是就业渠道窄了,而是给他们指明了基层这个更广阔的就业空间,缓解了大城市的“大学生就业难”。
该政策的好处还在于让优秀毕业生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推动基层各项事业发展,使毕业生得到锻炼。从他们中选拔人才到省、市机关公务员岗位,可真正使基层成为机关公务员补充培养的“蓄水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