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罗斯“联盟TMA—12”飞船升空,飞船搭载的宇航员李素妍在韩国已是家喻户晓,也使得韩国成为全世界第三十五个、亚洲第六个派宇航员进入太空的国家。但韩国首位“太空人”诞生的代价也不小:韩国要向俄罗斯支付至少2100万美元的相关费用。
正在离地球397千米轨道上运行的国际太空站,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目前与国际空间对接着的飞船就有3艘:两艘“联盟”号飞船,一艘欧洲航天局投资20亿美元研发的首艘自动货运飞船。宇航员们忙碌地搬送着飞船运来的货物,开展各项科学实验。
当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频频发射航天器时,我国“神七”飞船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科学家称,“中国制造”的出舱服已研制完毕,因此“神七”宇航员将可能身着国产的出舱服完成太空行走。
航天集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等特征于一体,为何还能吸引如此多国家争先恐后参与其中?美国太空基金会在4月8日发布的《2008太空报告》给出了答案:2007年全球太空经济收入总额再创新高,达到251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1%。该基金会主席普勒姆说:“太空经济正全速前进,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发动机"。”
正因如此,在观看完“联盟”号飞船升空后,韩国总统李明博就宣布了韩国研发太空技术的宏图:今年12月发射独立制造的科学技术卫星,2017年研制出能发射1.5吨卫星的火箭,2020年从本国发射基地发射探月卫星。
欧洲航天局现在正准备着第三次公开招募宇航员,为未来积蓄力量。报名者须为该局17个成员国的居民,要能流利地讲英语,最好还懂俄语。他们将需要闯过网上报名、专业知识考察、心理素质检测、身体条件评估等多轮考察后,才能入选。最终人选将于2009年敲定。
航天技术发达的美国,现在碰上了一个不小的麻烦。由于现役的3架航天飞机将在2010年前相继退役,而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奥赖恩”上岗最早也得2014年。4年断档,可能导致美国宇航局面临无“机”可飞,大量航天员工失业,载人航天实力大大受损的尴尬局面。
太空经济红火的同时,太空垃圾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有消息称,太空垃圾的数量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如不加以治理,到2300年,太空轨道可能被塞满。地球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太空难道也将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