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合肥4月16日电(记者熊润频)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等本是上古传说,但安徽的专家学者日前提出,仓颉造字的传说未必不可信,中国汉字极有可能是由一个或数个“仓颉”在短时间内创造的。
日前,来自安徽省文化厅、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蚌埠双墩遗址600多件刻划符号与汉字起源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指出,成熟的文字系统包括音、形、义三部分,殷墟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此之前,新石器时代一定地域范围氏族群落之间,已经用刻划、堆沙、结绳等方式表达特定含义,帮助记事。后来文明发展,国家成立,国家上层将这些杂乱无章的符号整理出来,制定了统一的符号,最后形成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中国文字就形成了。
对此,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裘士京明确提出,“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全国很多地方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过刻划符号,但是从刻划符号到系统文字,中间的过渡环节一直没有找到。我认为,这很可能表明汉字的产生是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极少数人创造出来的,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飞跃,反映着人类思维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仓颉造字的传说可能是真的。”裘士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