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
国际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会儿挑剔中国产品、一会儿攻击中国人权;刚挑剔完中国的空气,又攻击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他们不停地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杂音,让我们感觉很不舒服,甚至中国人的感情也经常受到伤害。
然而,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我们既不能让自己脱离这个环境,也不能开除其他人的球籍,无论是否喜欢,我们都要面对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各种噪音中愉快的生活呢?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培养一种大国的国民心态。
做世界公民,首要的不是愉悦他人,而是自我愉悦
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他人。长期以来,国人习惯了“内外有别”的思维方式,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一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外国人,但是,有些人却不领情。去年有人说中国的牙膏、大米有毒,今年又说中国的饺子、包子有毒。他们不了解我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再用“人都是自私”的话来衡量,就更难相信我们的出口商品质量。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连自己的东西都时常有问题,出口的东西怎么能好呢?这让我们很苦恼,好心怎么就没好报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不给他们“内外有别”的待遇。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已经很难严格区分内与外。例如,为了让外国客人满意,我们五星级酒店厕所的卫生是高标准的。但是,外国人总不能背着厕所出门,一些街道臭气熏天的厕所就会让他们对美好北京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不必刻意地为外国人准备绿色蔬菜或为了奥运会的蓝天关掉一些工厂,而是着眼于长远考虑,扎扎实实的为社会中的每个人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与环境;我们也没有必要粉刷楼房的外墙,来愉悦外国人的眼球。因为,如果他们真是朋友,他们并不会在意这样的变化。如果他们是心存敌意,这样做只能为他们攻击我们表里不一提供更多口实。
因此,做世界公民,首要的不是愉悦他人,而是自我愉悦。具体而言,不仅让外国人而是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肉和菜、在轻松整洁的环境如厕,等等。我相信,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些时,一定会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尊重。
不必因国际社会有些人不公正的反应而感到沮丧
我们还需要理性的对待他人的评价。首先,要经得起别人的表扬。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一直受欺压,这种羞辱性的记忆,一直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痛。而今,中国的成就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也得到各国的广泛赞扬。有成绩被人夸奖总是一间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果把别人的表扬当作骄傲的资本就不太好了,如果别人说你强,你就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这不仅会遭到别人的嫉妒。而且还会因骄傲的心态妨碍进一步发展。其实,要用宽容的心态回应其他国家的批评。在西藏暴力事件发生后和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西方媒体做了大量歪曲事实的报道。这说明,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西方国家中总有一些人对中国说三道四。
对一个事物存在不同的认识,是世间的常态。一个人或者国家无论事情做得多好,要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西方某些人至今仍对中国心存敌意。因此,在一些事情上遭到误解、曲解甚至恶意的攻击,对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来说是很正常的。我们必须学会在挨骂中生存,不必因国际社会有些人不公正的反应而感到沮丧。
对于那些善意的批评,我们虚心接受,而对于那些恶意的攻击,我们应当据理反击,说明事实真相。我们需要记住,要想真正改变国际舆论,还要靠我们中国的发展。只要我们下大力气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国家强大了,中国模式成功了,我们就能得到世界的认同,那些骂我们的人也就原形毕露了。
发怒是不解决问题的
我们还需要学会以平和的态度来化解矛盾。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各种矛盾与冲突也会随之增加,这常常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误解和敌意。无论是人民币的升值还是美元的贬值;无论是人权问题还是奥运问题,都是中西交往中必然出现的碰撞。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是无助于解决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的。
在国际社会中,无论是个体还是国家之间的交往,都在证明一个道理:种下仇恨,只能收获仇恨。如果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去面对矛盾和纠纷,或许无法化解仇恨,但至少不再增加仇恨。如果你误解了别人,你勇敢的承认,你会因为勇敢的承认错误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别人误解了你,发怒是根本不解决问题的。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舆论工具,不断的向世界说明真相;同时,也可以借用国际舆论来证明对方认识上的偏差。
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自己坚持原则的正义性有信心,也应该对国际舆论的正义性有信心。我们应该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们会因为掌握着真理却能宽容别人误解而赢得更多的尊重。
总而言之,做大国国民,一定要调整心态,冷静的对待别人评价,清醒的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断的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拥有更好的生存感受。(作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