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记者曹囡囡)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专项规划编制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日前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部规划的编制背景和定位。 答: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六大提出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十七大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推进信息化做出新的部署,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研究、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
该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重点,是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问: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具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从国际发展趋势看,信息化正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对国家竞争力对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信息技术重大突破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信息化突破时空局限,开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局面。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势头更加迅猛,微电子技术向纳米级、集成系统方向的发展加快,计算技术向超高性能、网络化方向演进,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能力持续跃升,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模拟信息技术正全面向数字信息技术转变。信息技术与生物、空间、纳米等技术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新一轮技术变革蓄势待发。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理念、新应用和新产业,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我国正处于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加紧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化信息技术创新,已成为支撑现代化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发展实践看,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迈向新高度,显著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工业化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将极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开发生产、流通和其他经济运行领域的信息资源,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水平,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知识生产、利用、传播和积累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
信息化正在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信息网络日益成为拓宽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生产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迫切要求社会信息化与经济信息化并重并举、协调发展。要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减少信息化水平在不同地区、领域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普遍提升国民信息技能,使全体公民更好地分享信息化成果。
在新阶段新起点,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脉搏,积极应对信息安全挑战,抓住历史机遇,推进国家信息化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责任编辑: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