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对母子在国家粮食署销售点把刚刚购买的低价大米装进口袋。据当地媒体当日报道,面对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菲律宾政府决定在两周内实行一项限购低价米的政策。菲国家粮食署将不再向市场投放每公斤18.25比索(约合0.45美元)的低价大米,而是改由粮食署在各区市公共场所设立大米直销点等新的销售渠道,直接向贫困家庭销售政府补贴的大米,以保障贫困人口的口粮供应。届时,贫困家庭将凭借政府颁发的“购粮卡”购买这种低价大米。新华社记者刘华摄
4月2日,菲律宾马尼拉,一对无家可归的母子。
菲律宾:扩大进口增加补贴
新华网专稿:当前,世界一些地方在闹粮荒,各国是怎样应对的呢?请看本网记者的报道。 巴西:“零饥饿”计划救助穷人 巴西是世界主要的粮食和肉类生产国,农产品大量出口,但是世界性粮价上涨的影响却也已经在巴西消费者的餐桌上体现出来了。以圣保罗州为例,在过去的12个月内,通货膨胀率高达4.29%,主要消费食品价格都大幅上涨:菜豆上涨168%,豆油上涨56%,面包上涨17%,牛肉上涨22%,奶粉上涨42%。
由于巴西是农业大国,卢拉总统2003年执政以来为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推出了“零饥饿”计划,这使巴西在应付粮食危机时有一定能力。上周联合国粮农组织拉美地区总干事格拉奇亚诺还特别表扬了巴西的“零饥饿”计划对保证粮食安全所做出的贡献。
“零饥饿”计划把解决贫困人口饥饿的问题提到政治日程上来,用政策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这项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补助计划,贫困家庭(人均月收入在60-120雷亚尔之间)和极端贫困家庭(家庭成员月均收入在120雷亚尔以下)可以享受政府现金补贴。
此外,巴西建有很多应急储备仓库,在粮食价格上涨或者由于气候等原因产量不足时使用。除国内的应急仓库外,巴西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多部委工作小组今年2月决定在里约热内卢州建立国际人道主义储备仓库,用于支援拉美、加勒比地区和非洲国家。这些食品是用来在上述地区出现灾害或者饥荒的时候使用的,那些即将到保质期还没有捐赠出去的粮食将在巴西国内捐给贫困地区。
由于最近几个月气候条件良好,巴西本季粮食生产获得了丰收。巴西国家供给公司4月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2008年度收获季的粮食产量将达到1408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8%,也创下历史新纪录。
巴西是生物燃料的倡导者也是主要生产国,在世界粮食库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巴西国内很多人提出了是否要减少生物燃料生产的问题。农业部长斯特法内斯表示,不排除应在某些国家减少乙醇燃料生产的可能性,尤其是北美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生产乙醇燃料所使用的原料是作为粮食的玉米。但是包括卢拉在内的很多巴西要人认为,巴西的乙醇生产与美国不同,主要是使用甘蔗作为原材料,对粮食生产并没有很大影响,而且巴西的甘蔗种植面积才占耕地面积的1%,不足以对巴西粮食生产构成威胁。
此外,巴西近两年开始推广的生物柴油情况又不一样,生物柴油的原料是蓖麻、葵花籽、棕榈等,都不是粮食作物,而且这些原材料的种植大多是在不适合粮食生长的半干旱地区,不但没有影响粮食的生产,反而帮助那些原来贫困地区的农户致富。
另外,巴西农牧业调查公司2007年9月开始推广生物燃料“生态证书”,以评估生物能源给环境和当地粮食生产带来的冲击,保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燃料生产企业乱砍滥伐或者对土地的不恰当使用都无法获得此证书。(本网驻巴西利亚记者赵焱陈威华)
大米是菲律宾百姓最重要的主食,菲律宾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米进口国之一,近日国际市场上的“米荒”在菲老百姓中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绪。面对国际粮价飚升以及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问题,菲律宾政府一方面积极扩大进口以确保国内的大米供应,另一方面采取价格补贴政策,为国内民众提供价格相对低廉的大米,希望以此来缓解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
菲律宾民众消费所需的大米每年有10%需从越南和泰国等大米出口大国购买。2007年,菲律宾从海外进口大米187万吨。由于国内大米需求增长,今年菲律宾更是计划进口220万吨以上。
但最近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纷纷收紧出口,菲律宾政府为了扩大进口,正积极与越南和泰国等传统的大米供应国谈判。由于担心越南限制大米出口对菲律宾产生影响,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亲自打电话向越南领导人求援。3月26日,越南终于同意与菲律宾签订大米供应备忘录,承诺未来3年每年向菲律宾提供150万吨稻米。
然而,菲律宾粮食官员还是放心不下,通过向美国和柬埔寨等“非传统”大米供应国发出求救信号,不断寻找新的进口源。4月初,美国驻菲大使肯妮表示,无论菲律宾需要多少大米,美国都可以保证供应。不过每吨1000美元的价格却让菲律宾民众“无福消受”。在最近的招标会上,菲律宾国家粮食署仅从美国采购了7万吨大米。
目前,菲律宾政府通过价格补贴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平价大米,每个消费者每天可以到国家粮食署的销售点购买5公斤的大米,每公斤价格为18.25比索(约合44美分),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大米价格则为30比索以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价格差异,因此不少中等收入家庭也开始与贫困家庭挤到一起争购平价大米。
菲律宾国家粮食署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每吨稻米进口价为404美元,而现在则已上涨到700美元左右。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低廉的销售价格让菲律宾政府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菲律宾国家粮食署的估算,今年全年菲律宾进口稻米所需的成本将超过15亿美元,同时国家粮食署为平抑国内粮价所需支出的补贴也将超过5亿美元,这对本已背负财政赤字的菲律宾政府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菲律宾国家粮食署发言人埃斯托佩瑞斯认为,粮食产量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是菲律宾粮食供应吃紧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菲律宾大米生产的增长率仅维持在1.9%的低水平,而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却高达2.36%。
分析人士指出,菲律宾粮食供应不足应归因于该国“进口依赖型”农业和“出口导向型”农业并存的局面。一方面,菲律宾农民大量种植烟草、咖啡等经济作物,另一方面政府却要依靠进口大米来填饱当地老百姓的肚皮。由于政府的粮食安全战略不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之上,所以尽管菲律宾拥有140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但在过去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菲律宾的大米供应一直严重依赖进口。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认为,进口和补贴政策或许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但要想真正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菲律宾政府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二是实施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国内人口的增长速度。
据悉,菲律宾政府已经决定,到2010年将投入395亿比索(约合9.48亿美元)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菲律宾对大米进口严重依赖的局面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本网驻马尼拉记者刘华)
作为非洲的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埃及难逃此次全球性的粮价“疯涨”浪潮。由于埃及国内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未能直接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长期存在的社会隐患加上粮价上涨这根导火索,最终诱发了近日的社会动荡。为防止骚乱重演,埃及政府采取了多项安民措施,调整粮食安全政策,稳定国内粮食价格。
据埃及公众动员和统计中心机构近日公布的数据,埃及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年内整体平均上涨23.5%,其中粮价和面包价格上涨48.1%,食用油价格上涨45.2%,远远超过了15.8%的通货膨胀率。
4月6日,埃及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活动,抗议物价上涨,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首都开罗以北约110公里的工业城镇大迈哈莱的示威活动甚至演变成一场骚乱。示威者冲击当地政府,在大街上燃烧轮胎,砸碎商店橱窗,抢走电脑等。另外,当地至少两所学校被故意纵火,几家银行也遭到损坏。
实际上在骚乱发生之前,埃及政府已意识到了“粮荒”,特别是老百姓的主食大饼出现供应严重短缺,政府采取增加补贴、产销分开和打击不法商贩等措施,努力保证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为维护国内粮食和食品价格稳定,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日发布政令,取消部分日用品的进口关税,其中包括大米、食用油等粮食和食品。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长拉希德日前还下令,从4月1日至10月份禁止埃及大米出口(苏丹除外)。此举旨在保证埃及公民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大米。
国内市场粮食紧缺迫使埃及政府不断调整粮食安全政策。从原先的鼓励粮食出口到去年9月份开征大米出口税,再到今年3月初提高出口税,直至目前禁止大米出口,所有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此外,埃及还计划放开小麦收购价格,以保持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同步;同时鼓励农民种植小麦,并实现小麦进口多元化,除了从埃及的主要小麦供应国美国和俄罗斯等进口小麦外,还计划从伊朗等国进口。
埃及官员和专家预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年内会恢复稳定,主要的粮食供应国的战略库存可以满足粮食进口国的需求。也有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粮食产量和价格的重要原因,提高本国的粮食产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本网驻开罗记者郭春菊)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