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绿色运动”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微弱
孙荣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3年前曾作为中国官员首次在美国举行的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作报告,当时这个会议参加人数多达数千。中国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上的进展也开始为外界所关注。
如今,仇保兴仍担心中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始终还是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中,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如果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成为一个没有老百姓响应的行动,那是我最大的担心。”
日前,就中国建筑的绿色运动,仇保兴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很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借着智能化、绿色建筑等概念,提高房价,进而推高了周边房价,对此应怎么看待?
仇保兴:以前我国存在多种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口号,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节能,也没有真正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障,往往仅是房产商提高声誉的一种手段。
我看了许多房地产的广告,没有一个广告说它的建筑节能达到多少,全部是一些夸大其词的词语,没有实实在在的数据。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十分重要。绿色建筑的标识,主要是对公用建筑首先进行强制性的评价。凡是财政拨款、财政补助的这些建筑,都必须进行强制性的能效标识的评价。推广了这项工程标识,相信所有的“伪绿色”全部站不住脚。
市场上很多智能建筑,还停留在安保、音响控制等层面,把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很高,这不是应有的智能建筑发展道路,所以必须改革。
所谓智能化,应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如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大家通过手机可控制家里的能源。出门时,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前手机上一按,设备就启动了,回到家里已经暖洋洋了。这样在8小时工作的时候,就省了1/3的能源。
《第一财经日报》:推行绿色建筑等这些新概念,会对房价、对居民成本造成什么影响?
仇保兴:中国老百姓的收入还非常低,所以对成本非常敏感。我们在引进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上,已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非常低,对整个房地产价格影响微弱。
还有一点更重要,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投资回报率很高。我多次说过,达到绿色建筑最低标准的,每个平方米会增加100到150元,这个标准跟房价来比是九牛一毛。同时,采用了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技术和设备,用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燃料费的开支,一般5~8年就可收回成本。
唐山有一个德国公司援助的居民楼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当时唐山市政府给每户人家补助3000块钱,居民自己出2000块钱,然后国外再援助2000块钱,对建筑进行九项节能改造。改造以后,居民一年减少开支3000元以上。后来周边的许多居民,都要求运用这个技术,而且表示愿意负担5000块钱以上。
当我们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我们就能健康发展。如果我们把它定位在高端、贵族化,我们就不会取得成功。
《第一财经日报》:继中新生态城之后,2008年1月与2月,英国政府与上海市、重庆市政府先后签订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项目设计、实施和融资谅解备忘录》、《英国——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备忘录》。中英合作建设生态城是什么背景考虑?进展如何?
仇保兴:生态城非常关键,因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首先在建筑上,建筑是城市最基本的细胞。第二个体现在城市的居住设施,包括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都采取节能减排的形式。第三个是必须对节能设施有机结合,产生共同的效益。使一个城市综合达到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各种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整个城市是节约的城市。
城市是人类发明的最复杂的一个机器,只有在城市同时推行节能减排,整个工作才能落实。这就是我们不断跟英国、新加坡以及其他的发达国家建立生态城的原因,我们进行生态城市试点,老的城市进行生态化改造,必须要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经验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