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区祝家镇58岁的农民马德宽,觉得地球很小。“我们的树莓,是从意大利、匈牙利进口的品种,果实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地……”
美国社会学有个著名的“六度理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
下楼子村山沟里的马德宽说:“咱一个农民,通过树莓,有机会同多个国家发生关联。”
树莓从欧美转移到沈阳乡村
几年前,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马德宽对致富还有些茫然。沈阳农科院一位老师告诉他个陌生项目:树莓,号称“果中黄金”,营养、药用价值兼备,是国际市场的宠儿。
2006年,辽宁新大地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贵虹,正在意大利农村寻找商机,他发现树莓用途广泛,但因其过于娇嫩,采摘时不能实现机械化,而在欧洲人工采摘成本又过高。看到欧美人对树莓又爱又无奈,王贵虹意识到:“树莓迟早会转移到中国。”
此时,东陵区正在打造树莓基地,每亩树莓补贴500元。树莓每亩稳定收入4000多元。随后,东陵区以新大地集团为龙头企业,种上了3万亩树莓园。
丹麦百瑞凡果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约根·斯托格也来到新大地,赞叹这是世界一流树莓园,希望长期合作,德国、挪威等国家的10多家公司纷纷来签订合同。
记者感言“六度理论”,表现出沈阳农民与企业家们关注世界的开放态度。当下,沈阳农业必须迅速承接世界农产品从发达国家的转移,最终在世界农产品竞争中取得优势。
沈阳“树莓链”连通世界
阜新市彰武树莓大户刘丽君,提起前年那次100亩树莓丰收后销售时的“惊险一刻”,至今还有些后怕。树莓很娇贵,必须用特制果盒装,24小时内须入冷库中。当时,如果不是及时从大公司求到冷藏车去救急,价值40万元的树莓就会在眼皮底下“融化”,刘丽君由此感叹:“若想抵御风险,农民必须找公司。”
专家算了笔账,刘丽君的树莓园需要4万多个果盒、一辆冷藏车、一个专用冷库,而一个农民很难完成这样的投入。目前,新大地公司投入近2亿元,购置了浓缩汁生产线、果汁生产线、冻干树莓生产线等,在省内多个城市拥有3650个订单农户,在国内建立了7个区域销售中心,通过欧盟驻中国办事处等组织,辐射大洋洲及欧美市场。
其实,沈阳目前15万亩的树莓种植面积已经跃居国内第一,沈阳正成为中国树莓之乡。
记者感言成为树莓之乡,依靠“公司+科技+基地+农户”链条。链条越长,越能分享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链条越开放,越可能成就一流产业。
树莓产业不断“升级”
“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曾任黑龙江尚志市一面坡酒厂技术总监的徐静鹏,总爱听这首俄罗斯歌曲。俄罗斯侨民将树莓最早引种到黑龙江,一面坡是中国最早的树莓酒厂,却因缺乏创新而倒闭。
被请到新大地的徐静鹏意识到,树莓酒作为国际尖端的酒饮品,需要在发酵技术、浓缩果汁工艺研究等各个领域寻求突破。目前,新大地集团已组建了中法合资波尔多树莓酒业有限公司,研制出10多种树莓酒。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制药研究所所长张岐山教授说,与新大地集团共同研发了一年,已用树莓籽油提取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软胶囊等,用树莓果提取出具有美容功用的硬胶囊,正准备大规模推广。
4月18日,王贵虹阐述了他的“六度理论”:“沈阳农事企业,必须不断向世界开放,让自己的新型产品与世界上的"陌生人"相遇。”
记者感言农业升级为工业,需要一系列技术搭台,需要跳出惯性思维,与食品、医疗、美容业、工业等更广泛的行业取得联系,最终“变身”为新兴产业集群。本报主任记者傅淞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