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4号线最长的盾构隧道标段全部贯通,预计明年9月28日正式通车。参加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施工的一线职工由北京市政集团第四工程处承建的14标段白石桥站至动物园站区间盾构隧道掘进胜利完成,并创出了采用盾构技术一次掘进1339.8米的最新世界纪录。
几天前,记者采访了这个处几位与盾构机打交道的工人。
“最难熬的不仅是60摄氏度高温”
北京地铁4号线南起丰台马家堡,北至海淀区安河桥,全长28.18公里,其中,14标段创造了应用直径6米的盾构机,在全断面无水砂卵石地层中,不更换刀盘,一次掘进1339.8米的最新世界纪录。
在22米深的隧道里,记者眼前这6位师傅是操作盾构机的一个班组,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53岁。
记者在隧道里看到,挖隧道的盾构机由三大部分组成:盾构机前方的刀盘旋转着挺进,绞碎土壤;通过螺旋传送带传送到后方的运输车上;机身位置的一圈千斤顶“发力”,向四壁贴上环状的管片。
在盾构机的后方有一组后续台车,操作手的操作间就位于台车的第一间。这个不足两平方米的操作间既是饭厅又是卧室,这里除了两个方凳,一部电话外,没有其余的摆设。
操作工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一部电话,盾构操作工高超说:“这部电话机除了工作根本不能用作他用,手机又没信号,几乎与世隔绝了。”而这部电话一刻不闲,几乎每隔一分钟就响一次,地面的测量科每分钟都对盾构机反馈回的各项数值进行检测,操作间与地面保持紧密的联系。
地铁4号线14标段堪称北京盾构施工中难度最大的标段,从2004年开始施工。为了顺利完成任务,4年来,盾构操作工们大把的时间都是和盾构机这个大家伙在地下度过的。
“最难熬的是隧道里60摄氏度高温,还有被泥浆喷成泥人的疼痛。”26岁的高超回忆说。
由于盾构机的发电机功率大,16个千斤顶同时工作,隧道内温度较高,即使冬天,操作手也只能穿着秋衣秋裤。“最热时,隧道里达到60摄氏度的高温,这时,鞋里能倒出水来,被汗水湿透的衣裳,把汗水拧出去,衣裳20分种就干了,然后又接着穿上。”作业队长张永清补充道。
在高温下,操作工们一干就是12个小时,人进去一个月能瘦5公斤。
“这不算什么,当你变成泥人时,那才难受呢。”操作工刘万森讲述自己的经历。一次,他往机头里铸浆,浆液从盾构机壳内跑出来了,浆液没了膝盖,但为了保障工程进度,必须站着,强拼管片,站半小时后,腿上的表皮用手一摸就一块块往下掉,当时为了进度,如果不拼装管片,就耽误一个多小时作业。”
高振环在盾构机的操作中负责设备维修,他已经52岁了,被工友们称为泥人。
高师傅解释说:“在盾构机的电机旁,有个结门,按结门时一两分钟就行了,可这个结门被泥浆堵住,要用45分钟时间砸开一个0.6平方米的小孔儿,砸开后,压力挤出的泥浆顿时喷人一身,一天按3次,压力太大时,就等着往外喷,喷出的泥浆把手都打破了。”“工人要把小孔儿打透,这就要看责任心了,为了打透,必须把自己溅成泥人。”队长郑永清补充说。
对于20多岁的小伙子来说,外面的世界才精彩,然而高超他们却终日生活工作在条件非常艰苦的地下,空暇时唯一的娱乐就只能依靠手机玩儿会儿游戏。
作业队长张永清跟工友们说过这样的话:“在地下施工中我们摸爬滚打就像亲兄弟一样,又像一个链条,哪一环都不能"掉链子",再苦也要忍受。”
“不仅能吃苦,还能搞创新”
张永清说的不“掉链子”是盾构机操作工掘出世界纪录的关键之一。更能体现创世界纪录难度的是不更换刀盘,一次掘进1339.8米。
14标段位于地铁四号线的中间位置。北起四通桥,南到动物园,隧道沿线穿越了6座人行过街天桥,地下管线多而且地下水位低,为全断面无水砂卵石地层,因此该标段堪称是北京盾构施工中难度最大的地段。
据国外盾构机的制造商记载,在这样的地段,最多掘进850米就要更换“刀盘”,一个“刀盘”价格不菲。
然而,四处的盾构操作工们和技术人员通过优化控制掘进参数、合理应用施工辅助材料、提高机械性能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刀盘”的磨损。
其中,为了控制掘进参数,22岁的盾构司机石文政说:“掌握好进度、速度,根据土质变化,变化各种操作参数。眼睛看着仪表盘,心里特别紧张,手心里都是汗。”
“值得骄傲的是在减轻“刀盘”磨损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多项技术创新,哥几个最辛苦,脑力、体力都用上了,掘出世界纪录是我们的骄傲。”作业队长说。
项目部副经理杨祥亮谈起盾构操作中的技术创新,他掰着手指数了8项。
其中,“盾构机整体过站创新”是运用力学原理,使钢筋混凝土的滑力与钢表面的摩擦力大于钢与钢之间的摩擦力。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过程。这项创新节约了500万元人民币。
采购盾构机时,原始设计的枕木长度4米,而且要用22号工字钢,自身重量大,劳动强度大,放上去不能周转使用,而且要花450万元人民币。操作工们把它改成凹字型,枕木长度缩到2.4米,从原来22号的工字钢,变成18号工字钢,节约了180万元人民币。操作方便了,劳动强度小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前每小时掘进1米,现在每小时1.3米,提高了30%速度。
工人们的智慧,让研制盾构机的外国专家大为惊喜,特意给他们赠送了纪念奖杯。
“保证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安全质量是掘出世界纪录的基础,地质资料表明,14标段地层为砂卵石土质,而且隧道的走向全部在道路下方,还要从各种地下管线和人行天桥等地面建筑物下方穿越,因此,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地面沉降,确保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质量。
操作工们总结出尽量不扰动地基的承载力的办法是:刀盘尽可能低;出口量适当保护上面;后续的注浆分两次到3次。第一次直接注浆;第二次拧阀门;第三次在管片上拧阀。出洞时,超出螺栓拧两遍的常规,拧紧3遍。
注浆厚度越高,对成型隧道的管片越有保护作用;尽量不扰动地基的承载力,在地铁使用期间,就不会出现塌陷。“保证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杨祥亮说。
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作业人员在掘进中的默契配合,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通过沉降控制仪器对该标段的实时监测,各种数据表明其沉降控制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地面建筑物的安全也没有受到影响。今年2月5日,石文政操作的盾构机在掘进中必须从下面穿过动物园一带的热线管道,一旦碰破,就会影响市民供热。盾构机贴着管线走了5米,连续5个小时沿着轨线操作,一毫不差。“干这个活儿,一旦出了问题,就没有机会改正了!保证安全,是一种使命!”石文政说。